李培学(1936~1983),原名李美聪,女,普洱县勐先乡人。1950年,乡人民政府在离她家八九公里的大曼会村办起冬学(冬季农闲时办的识字班),她不怕路远难行,毅然报名参加冬学识字班学习,每天晚饭后就匆匆赶去,学习两个小时后又连夜回家,学习从未间断。一个多月后,不仅会读,而且会写会拼音,认识的单字比其他人多,加之学文化与教唱歌、跳舞相结合,她在冬学很活跃,成了能歌会舞的人,受到群众夸奖,被冬学评为“学习模范”。她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培养她学得的文化,所以自改名为李培学。
冬学结束后,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习文化,村里群众决定开办夜校,让刚摘掉文盲帽子的李培学担任教师。从此,她白天劳动生产,晚上在民房的走廊上或院场里围着火塘教农民读书认字,连任夜校教师4年,使村里数十人初识文字。1955年,村里办起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又提出由她晚上教成年男女识字,白天教儿童读书,报酬由社里评工记分。此后,李培学当上脱产的民办教师,经过3年努力,为部分成年人扫除文盲,使适龄儿童有读书的机会,她被县上誉为“教育战线上的夜明珠”。
1958年,李培学转为公办教师,在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帮助下开始盖起简易教室,用木板搭起桌凳。她带领学生办小农场、饲养场,进行勤工俭学,农闲学习,农忙时参加农业社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大跃进”年代,她到哪里,黑板就摆在哪里,挤出劳动空隙帮助社员学文化。从参加冬学学习到任夜校教师和民办、公办教师,曾先后受到县、地和省里表彰奖励13次。1960年初,由于为高寒山区的少数民族办学,成绩突出,先后出席县、地、省召开的文教系统先代会和全国召开的文教群英会,被授予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工作者称号。
1963年,李培学到中共思茅地委党校文化班(初中)进修,学习结束后,调普洱县南屏乡(今属思茅区)曼连中心小学任教。
“文化大革命”期间,李培学被诬蔑为“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黑党员”、“小爬虫”等等。当时她正怀孕,仍免不了“造反派”的批判揪斗,导致难产,动大手术,身染疾病,久治未愈,1975年已完全失去工作能力。后虽进行平反,并发给伤残补助费,仍医治无效,于1983年12月22日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