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党史 >> 教育基地 >> 正文  

绿化荒山的活愚公——罗兆和


来源:普洱党史 时间:2015/11/21 点击:12941

罗兆和(1915~1984),男,彝族,景谷县民乐镇大村村牛尖山寨人。1964年开始,他艰苦奋斗十多年,把一座荒山建设成有三万多棵茶树、油桐、桃、梨、油茶和棕树的花果山。人们称他是绿化荒山的“活愚公”。
罗兆和所在的景谷县民乐公社尖山生产队,宜林荒山较多。1964年,队上派他外出学习植茶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参观,他对改变本队穷困面貌的愿望更加强烈,分析本地的条件,对照外地的经验,设计了一幅改变牛尖山面貌的蓝图:选定离寨子一公里外的一座荒山,准备开成台地,种上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茶、油桐、棕以及桃梨水果,把荒山变成茶山、花果山。
他的这个计划向队里提出后,不少人面对那荒山的荆棘和瘦薄的土质直摇头,不相信这样的荒山能种出茶叶。有的认为,即使可以种出来,也不知要费多少工夫。罗兆和看到干部、社员有难色,又想到队上劳力少,抽不出更多的人来开荒种茶,便毅然要求让他一个人上山开荒。罗兆和上了荒山,仔细盘算了一下:开完这片荒山,就是一百亩。他决心在十年内,开出一百亩台地,种上果木树,为子孙后代造福。
罗兆和说干就干,起早睡晚,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有时干脆背上被窝、锣锅,吃住在山上。时间一年一年过去,他手里的锄头换了一把又一把,荒山上的台地在一层一层升高。十四年光阴,罗兆和挖烂了十四把锄头,开出了100亩台地,实现了他年过六十,开荒种树百亩的誓言。十多年来,罗兆和边开荒边种树,精心培育,种活了15000株茶树、10000株油桐、3000株果树、900株油茶和700多株棕树,昔日的荒山变了样,汗水换来了茶果香。近几年来这些林木已经陆续收益。年收获茶叶2000斤,桐籽1800斤,水果1000多斤,集体共增加收入1358元。罗兆和坚持不懈,埋头苦干十四年,使荒山变成花果山的先进事迹,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赞扬。
他还组织带领群众挖通公路2公里,方便群众出行,为实施村村通工程打下一定基础。1979年获得省劳动模范称号,受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的奖励。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中国共产党普洱市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www.peds.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5007635号-1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行政中心2幢2楼 电话:0879-2135432 传真:0879-2122685
 
滇公网安备5308020200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