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黑中学被誉为“滇南地区小延安”,同时也是著名电影演员、《五朵金花》的扮演者之一——杨丽坤的故乡,“把一切献给党”的全国英模“中国的保尔—张培英”也生长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踏入“小延安”磨黑,走进红色“根据地”磨黑中学,追寻先烈们的丰功伟绩。
磨黑是思普区盐业生产、商业贸易的重要集散地,经济比较发达,是滇南重镇之一。解放前,在政治上,国民党中央势力、云南省地方实力派和当地统治阶级在磨黑都有影响,他们之间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党组织在磨黑开展工作,除了广泛联系当地社会各界,以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外,还要重点做好当地封建地主、商人、盐业主势力代表人物张孟希的统战工作。1941年,宁洱县磨黑镇盐商首富张孟希发起并联络磨黑各界人士筹办磨黑中学,把招聘教师的广告贴到了昆明西南联大的门外。中共西南联大党组织意识到这是到思普区开展党的工作、建立党的组织的一个好机会,经省工委同意,西南联大党组织安排党员吴子良、董大成通过应聘转移到磨黑中学,以教书的公开身份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吴子良、董大成站稳脚跟后,省工委又采取轮换的办法,先后派黄知廉、陈盛年、袁用之等25名中共党员到磨黑中学任教并开展党的工作,同时也派遣和动员了20多名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成员和进步青年到磨黑中学和他们一起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工作,1942年3月,磨黑中学正式开办,聘请汪颂鲁为校长(1943年由吴子良接任校长),董大成任教务主任,后来又由黄知廉和陈盛年先后担任校长。虽然没有成立党的组织,党员和民青成员都是单线联系,但在学校里已逐步形成了一个能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任务的战斗群体。
为把磨黑中学办成培养革命青年的新型学校,到磨黑中学工作的党员和进步青年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把张孟希拉到民主进步的立场上来,吴子良、董大成、黄知廉和陈盛年等学校领导都经常找机会和他接触,参加他召开的学校董事会,出席他举办的宴会,提供一些进步书报让他阅读。在磨黑的共产党员还广泛接触当地士绅、商人、盐业主,对他们开展争取转化工作,采取召开“恳亲会”的形式和学生家长见面,向他们宣传国内外形势和办好磨黑中学的计划。
磨黑中学开设了国文、数学、历史、地理、英语、公民(政治)、军事训练等课程。这些课程中除数学、物理、化学和英语按教科书讲授外,其它都由本校教师自己编写教材,并有意识地编入爱国进步的内容。
到磨黑中学工作的党员和进步青年,以其丰富的知识、卓越的工作能力和平易近人的态度很快取得了学生们的拥戴、家长们的好评和学校董事会的信任。他们和广大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当局企图把学校改成由政府完全控制的公立学校,强迫全体师生加入国民党等阴谋。他们还与“两面派”张孟希认为时局不利于共产党而改变态度、企图赶走外来进步教师的行为进行了坚决斗争。
1944年,日本占领贵州省独山时,省工委指示各地党组织抓紧游击战争准备,磨黑中学的地下党员组织部分学生到山里进行军事训练和战地救护训练,学习使用武器,进行实弹射击,为开赴战场作好准备。
在这一时期,磨黑中学的党员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多种形式接近群众,做群众工作。通过组织家访,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调查了解磨黑的政治、经济和重要人物的情况。
1946年6月,磨黑中学党组织负责人、校长陈盛年到建水、石屏、昆明向滇南党组织和省工委书记郑伯克等人汇报了磨黑地下党员的工作情况。省工委听取汇报并分析情况后决定成立中共思普特别支部,负责领导思普区的革命工作。思普特支由省工委直接领导,特支书记由陈盛年担任。接着,滇南党组织派出在石屏做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齐亮到墨江和磨黑,接上了当地各个党员的关系,发展了一批具备条件的民青成员入党,并和当地的共产党员一起组织成立了磨黑党支部,陈盛年兼任磨黑党支部书记。
1948年9月,思普特支得到国民党保安三团要把存放在宁洱的军火经景谷押运到滇西的情报,决定组织力量在途中设伏,截夺这批武器。由于情报有误,战斗持续了一段时间,前线指挥部才得知这些敌人并非押运武器的运输队,而是保安三团到景谷“剿匪”后返回宁洱途中到西萨夜宿的一支小部队。考虑到宁洱至西萨的距离很近,估计敌人的增援即将到达,前线指挥部决定撤离西萨,向磨黑方向转移。截枪事件震惊了云南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洱的国民党保安三团扬言要进攻磨黑。在国民党当局的威胁利诱下,张孟希又一次背信弃义,枪杀了曾庆铨、蒋仲明。然后,张孟希大造舆论,把截枪事件的全部责任推到磨黑中学老师的身上,并且多次威胁磨黑中学的老师。地下党根据当时的形势,把周长庆、邹建民、纪庆明、荀彬等同志及部分学生分批转移出去,留下施佩珍、杨诚之、余松三位老师坚守磨黑中学这个据点。11月下旬的一次校会上,张孟希突然宣布停办磨黑中学。11月29日,宁洱县长陈道政急发电报省教厅,呈报了磨黑中学已于11月停办的文件。
磨黑中学办学7年,在地下党员和进步师生的努力下,成为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滇南地区地下党活动的中心。思普区地下党的第一个特别支部就建立在磨黑中学。磨黑中学培养了一大批民族解放事业的骨干和精英,为滇南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滇南地区的“小延安”、思普地区革命的摇篮。
1997年磨黑中学被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基地自建以来,前来参观和接受教育的党员、干部、群众和学生达10余万人。“红色根据地”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发挥着总结经验、发扬传统、激励后代、继往开来的强大作用。
时光慢慢流逝,先烈们的事迹渐渐远去,但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发出的万道光芒,照亮人们勇敢地踏上追寻真理、探索前进、开创新世界、创美好未来的征程。
(普洱市委党史研究室 贺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