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党史 >> 教育基地 >> 正文  

星火燎原旗更红——解放前中共思普地方组织的建立及发展纪实


来源:普洱党史 时间:2012/2/8 点击:16239

巍巍青山埋忠魂,蒙蒙细雨寄哀思。当我再次来到位于思茅区梅子湖公园大门右侧的思普革命老区纪念园,注视着纪念园正中央耸立的思普革命老区纪念碑,认真观看阅读园区围墙上的人物壁画和历史事件记载,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思普区各族劳动人民有着光荣的斗争传统和革命精神。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者、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为了民族解放、自立自强,思普区各族人民举行过多次起义,前仆后继地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统治者的压迫,谱写了无数英勇不屈的革命历史篇章。但是,由于没有先进政党的领导和先进思想的指导,不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这些斗争提不出有远见的斗争纲领,只能取得短暂和有限的成果,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各族人民也不能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重重压迫剥削的桎梏。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思普区的一批知识分子在先进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开展向封建思想、旧礼教和落后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组织了声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等一系列革命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普的传播。思普区在省内外求学的杨正元、陈祖武、张清宇、卫秉礼、张南屏等一批进步青年,先后分别在北京、广州、昆明等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后,中共中央较为重视开辟思普区的工作,多次对云南省临委作出指示,要求在思普区开展革命活动。中央对省临委的指示,分析了思普区地处祖国边疆,少数民族众多,社会矛盾相对尖锐复杂等特点,并对在思普区宣传发动群众,扩大党的影响,建立党的组织,发展工农运动及组织武装暴动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云南省临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对思普区的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先后派陈祖武、杨正元、张南屏、徐克娴、张清宇等党员到思普区工作,并于1927年成立了思普区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普洱区委,负责宁洱、镇沅的工作。1928年初,中共宁洱县特别支部建立,杨正元任书记,这是思普区第一个县级党组织。后来又建立了中共镇沅支部和墨江支部。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思普区的革命活动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1929年12月,根据中央10月17日给云南省临委的指示信中关于“普洱为中心县委,管理迤西南各县的工作(因为目下工作尚未发展,所以暂以普洱为中心县委)的精神,成立了中共宁洱县委,杨正元任县委书记,普洱区委和宁洱特支同时撤销。宁洱县委为中共云南党组织下属的9个县委之一,负责领导宁洱及周围地区的革命工作。1931年,宁洱县委决定以“互济会”为基本力量,同时争取民间武装,积极筹集枪支,并与墨江党组织取得联系,准备发动武装起义。4月,因机密泄露,杨正元负伤被捕牺牲,起义未能举行。紧接着,中共墨江支部继续领导“农会”、“穷人相帮会”2000多会员,赶制梭标、大刀、长矛等武器,筹款购买枪支弹药,准备于1931年冬至节在全县举行武装起义,建立红色政权。由于机密泄露,墨江县政府诱捕杀害了暴动的组织者。但是,由共产党组织发动的部分农民武装在突发意外事变的情况下,仍举行了暴动,并坚持武装斗争一年之久,三次打退敌人的“清剿”。这两次武装起义虽然均被国民党反动派镇压,但在各族人民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火种,使党在民族地区的活动得到迅速发展,把革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1932年,共产党员罗有祯回到普洱,他深入农村,秘密发动群众,在原“互济会”的基础上组织了一支300多人枪的农民革命队伍,于1934年3月举行起义,4月,一举攻克江城勐野井盐矿,并准备夺取江城、车佛南及宁洱。起义军沿途向各族人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开仓济贫,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0多人,起义军在思普区转战数月,给予国民党地方统治以沉重的打击。云南省政府当局闻之惊呼“实属骇人听闻”、“星星之火,不难燎原”。遂派遣重兵组织“五县联剿”,来犯的敌人遭到起义军迎头痛击。后因反动当局收买叛徒暗杀了领导人罗有祯、罗承美,起义军在抗击“进剿”中又有100多人相继牺牲,勐先起义最终失败。在白色恐怖下,各地共产党人分散隐蔽,各自为战,参加抗日战争。

1946年6月,为重建被国民党反动派彻底破坏达十余年之久的思普地区中共党组织,滇南党组织派齐亮到磨黑视察工作,沟通了磨黑中学党员之间的组织关系,办理了4个民青成员入党的手续。同时,成立中共磨黑中学党支部,书记陈盛年。同年8月,中共云南省工委决定成立思普特支,书记由陈盛年担任。1948年7月,中共云南省工委为统一领导滇南党组织和开展滇南地区的武装斗争,成立中共滇南工委,思普特支隶属滇南工委领导。1948年10月,一批华侨回国参加解放战争,经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的同意,42人先后进入思普区的景谷、澜沧,其中的中共党员组成党组(简称回国党组)。1949年6月,中共云南省工委根据华南分局的指示,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滇南工委的工作范围划分为滇南和思普两个地区,撤销滇南工委,分别成立滇南地委和思普地委。思普地委负责宁洱、墨江、江城、景谷、思茅、六顺(后与思茅合并)、镇源、澜沧、宁江(后撤销,分别划给勐海、澜沧两县)、车里(景洪)、佛海(勐海)、缅宁(临沧)、景东、双江、镇越(勐腊)、沧源等17个县党的工作。

思普革命根据地的中共党组织,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政治纲领,在远离党中央、中央分局和云南省工委的情况下,在一个经济文化极其落后,交通极其闭塞,社会各种矛盾极其错综复杂的边疆多民族地区,正确运用党的“三大法宝”,依*各族人民群众,团结包括民族上层人士和开明绅士在内的一切爱国反蒋力量,组成广泛的爱国反蒋统一战线,开展武装斗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创建了一支共产党领导的拥有9000多人枪的人民军队,先后解放和配合兄弟部队解放了十余座县城。在73000平方公里、130多万人口的地区建立了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在新中国建立前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消灭了国民党地方反动武装6000余人,平定了思普区大规模的反革命武装叛乱,配合野战军歼灭了溃逃入思普地区的国民党中央军残部5300多人。在地、县、区(乡)、村建立了各级人民政权,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和奴役思普人民的历史,谱写了思普历史的新篇章。

1999年8月,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正式行文,确认思普游击战争根据地为解放战争时期革命老区,与之相关联的12个县(区)为革命老区县(区)。原中共思茅地委,思茅行署采纳原思普地下党、“边纵”九支队老同志的建议,决定修建思普革命老区纪念园,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之一。经过市、区两级的共同努力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2004年初纪念园建成,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存较好,成为宣传老区人民革命精神、优良传统和作风,进行革命传统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凝望着思普革命老区纪念碑,我更进一步深深地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思普,这是思普人民从历史发展的经验中得出的科学结论。

(普洱市委党史研究室 贺胡)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中国共产党普洱市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www.peds.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5007635号-1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行政中心2幢2楼 电话:0879-2135432 传真:0879-2122685
 
滇公网安备5308020200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