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真实记录全区扶贫事业的重要历史印记和重大历史成就,认真总结195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思茅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辉煌历程和宝贵经验,思茅区委党史研究室多措并举,积极推进《思茅区扶贫志》编纂工作。
一、“接冰”吹响破冰号角。思茅区委、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志编纂工作,及时成立思茅区扶贫志编纂委员会,思茅区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思茅区扶贫志(1950——2020)编纂工作方案》,明确各责任单位责任和报送要求,落实人员和经费保障。
二、“研冰”明确破冰方向。为提高编纂人员的业务水平,举办思茅区扶贫志编纂业务培训班2次,重点培训扶贫志编纂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不断提升编纂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确保高质量完成扶贫志编纂工作。
三、“磨冰”彰显破冰成效。开拓编纂思路和编写方法,在各大网站或者实体书店购买已出版的各地扶贫志书籍或者电子书,及时向供稿单位借阅和分享,为供稿单位编纂初稿提供工作思路和写作方法借鉴。思茅区委党史研究室主动到各供稿单位进行调研,提供业务指导。与村干部和“土”专家面对面交流,广泛征集扶贫志编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志书编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组织史志干部认真学习扶贫历史、扶贫政策和编纂业务知识,聚焦1950年以来各个阶段扶贫工作的大事要事,科学设置篇目,确保逻辑清晰、结构完整、特色鲜明。
四、“雕冰”推动破冰外延。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切实履行好审查和编纂职责,严把政治关、史实关、文字关。多方征求老领导、专家学者和扶贫亲历者意见建议,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编纂工作,打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力作。以编纂扶贫志为契机,从资料收集、稿件撰写、志稿审查等方面加强业务练兵,争做业务工作的“排头兵”,为史志部门培养骨干力量。同时,加强对扶贫志编纂单位的督促检查,严格按照计划,保质保量有序推进扶贫志编纂工作。
思茅区委党史研究室 方荣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