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党史 >> 史志音像 >> 方志里的普洱 >> 正文  

《方志里的普洱》第一期 普洱名字的来历


来源:普洱党史 时间:2024/2/19 点击:4600



普洱市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在《云南各族古代史略》一书中标注,早在新石器时代,少数民族的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形成了世居民族多元文化的雏形。先秦时期:普洱自然地貌山高水急,谷深林密,道路不通,导致普洱古先民与外地的交流、交往十分艰难。由此,在很长的时期普洱境内的风土人情不为外人所知。正如《后汉书·西南夷·哀牢传》中所说:“散在溪谷,绝域荒外,山川阻深,生人以来,未尝交通中国。”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西南夷”,在云南设置键为、牂牁、越嶲、益州4郡。普洱属益州郡西部属国哀牢地,但因交通险绝,未纳入郡县设置范围。“普洱”有地名记载始见于唐南诏,当时不叫普洱,唐代南诏国置“步日睑”。宋朝延续,元朝称“普日思摩部”。明朝出现“普耳之记”,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今宁洱治地改称普耳。明万历年间(约1600年前后),始称普洱。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立普洱府。

关于“普洱”名称的来源,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来自哈尼语。在哈尼语中“普”为寨,“洱”为水湾,“普洱”意为“水湾寨”。由于东、西洱河从府城两侧流过,相汇于三岔河,呈三水环城之势,加之城北耸立的凤凰山,其势颇合风水之理,寄托着当地人民期许的亲切美好家园之意。

另一种说法来自布朗族、佤族语。在民族调查中发现,“步日”或“普洱”,都是当地佤族布饶人与布朗族人之间的称呼,意为“兄弟”。不过,无论何种说法,“普洱”一词来源于民族语则是无可争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普洱曾经更名为普洱专区、宁洱专区、思茅专区和思茅地区等。2007年,出于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各民族同胞的殷切期望,国务院批准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普洱之名怀着新时代的使命再次归来。普洱既是一个承载着悠久历史的地名,也是一个闻名于世的茶名,见证着各民族同胞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从地理区位来看,普洱这座在我国西南边疆的城市,如今则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前沿。对古老的传承和对当下的开拓,在这里交织出新时代的希望。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中国共产党普洱市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www.peds.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5007635号-1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行政中心2幢2楼 电话:0879-2135432 传真:0879-2122685
 
滇公网安备5308020200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