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党史 >> 史海纵览 >> 回忆与思考 >> 正文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征文】十三个显著优势 回答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来源:普洱党史 时间:2023/1/31 点击:782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那么,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我认为,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十三个显著优势作出了最好的回答。

第一,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能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新中国成立70年来,正是因为始终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统一有效组织各项事业、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正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了国家历经风险挑战而持续发展壮大,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政治稳定,实现了活力与秩序、发展与稳定的平衡。

第二,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是我们党对于党群关系的深刻认识。在当今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和强大力量。“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句话明确了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说明了党和人民的鱼水关系,揭示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第三,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今天的中国,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共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施行,开启父母“依法带娃”时代;“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我们正确处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确保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建立权力清单、负面清单等制度,用法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我们修订环境保护法、建立环保督察制度,用法治为美丽中国保驾护航……一系列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立法工作,展示着法治中国建设的累累硕果,更标注着全面依法治国的前进步伐。从治国理政的全局出发,更能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判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

第四,是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集众智者事无不成,聚合力者业无不兴。”集中力量办大事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在我国载人航天这个至高至远的目标牵引下,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下,齿轮咬合般的全国大协作汇聚了强大的力量,使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历史性突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和国务院总揽全局,迅速组织各方救援力量赶赴灾区,及时推动灾后恢复重建,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坚持全国一盘棋,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举全国之力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项项、一件件伟大成就的取得,成为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体现。

第五,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人心所归,惟道与义。”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56个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推动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共同书写了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崭新篇章。

第六,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我国不断完善分配制度,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了收入分配秩序,规范了财富积累机制。

第七,是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重视“文化自信”,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习总书记强调,“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持。

第八,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不变初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决心和能力不断增进人民福祉。这是成就中国奇迹的重要密码,也是迈步新征程的关键所在。

第九,是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我国社会生产力之所以能持续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活力之所以能持续释放和增强,就在于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

第十,是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的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正所谓“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同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第十一,是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党指挥枪、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是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军队牢记初心使命,永葆性质宗旨,一路披荆斩棘,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今天,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原则制度。有了这一整套制度作保证,党的领导就“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党和人民事业就有了坚强力量支撑。

第十二,是坚持“一国两制”,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也必将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第十三,是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彰显了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政治勇气、责任担当和历史主动。在新征程上,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将继续结合新的实践推进理论创新,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必定谱写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参考资料:

1.《凤凰网资讯》2022-10-17《二十大报告全文实录》

2.《国际在线》2019-11-08《人民日报评论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3.《河北新闻网》2022-10-17《河北省委党校副校长孟庆云: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4.《央视新闻网》2022-10-17《“一”文带你看二十大报告》

5.《北晚在线》2021-05-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体现在这四个方面!》

6.《上观纵览》2022-03-07《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两会今日谈)》

7.《中国青年报》2021-08-02《习近平反复强调“党指挥枪”,有何历史与现实意义》

8.《金台资讯》2020-05-29《人民日报整版探讨:解码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9.《人民网》2019-11-14《人民观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0.《人民智库》 《为什么说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2020-05-10

11.《人民日报》2022-08-22《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作者:顾仲阳)

12.《中国新闻社》2022-10-18《为何中国式现代化是“自己主场”的现代化?》

13.《凤凰网资讯》2022-10-17《二十大报告没有点明的“外部势力”是谁?》

14.《人民网》2020-05-15《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江城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冯丽丝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中国共产党普洱市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www.peds.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5007635号-1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行政中心2幢2楼 电话:0879-2135432 传真:0879-2122685
 
滇公网安备5308020200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