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洱县紧扣“存史、资政、育人”工作宗旨,立足做强、做实、做严、做活史志,结出了累累硕果,切实做到了资政不断有新成果,育人不断有新进展。
一是精益求精,全力推进史志编研,丰富史志育人资源。紧紧围绕“以史鉴今、资政育人”重要职责,结合本县史志工作实际,广泛挖掘史志题材,全力推进史志编研工作,一批有质量的党史专题、研究文章整理出版,志鉴编纂迈上新台阶。
《中共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历史资料选编》(第一辑)、《中共宁洱地方史》(第一卷)、《宁洱文史资料》(第1-8辑)、《中共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组织史料》《李晓村纪念文集》《思普大地的革命火种--杨正元烈士纪念文集》《爱我茶乡》《普义革命斗争史选编》《民族团结誓词碑史料》《红色誓约》《把一
切敬献给党--磨黑中学革命英列传》《我们的太阳》《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志》(1911-1990)、《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志》(1978-2010)、《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地名志》《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概况》《宁洱年鉴》(第1-8卷)、《执政纪要》(第1-8卷)和县科技、卫生、交通、水利、建设、地税、工商行政、工会、卫国林业等部门志以及宁洱镇志、普洱中学校志等书籍编撰出版。这些丰硕的成果,突出了宁洱地方特色,内容翔实,极大地丰富了地方史志宝库,从各个层面和不同领域为史志资政育人提供了精神食粮,对全县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转变观念,努力打造革命遗址,用好红色资源“活教材”。以革命遗址为依托,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优势,与全县文化旅游、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效衔接,整合项目,对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园、磨黑中学、杨正元故居、曾蒋烈士殉难处、普义革命根据地等在普洱市范围内影响较大的的革命遗址进行区域性综合保护开发利用,先后投入保护开发资金3000多万元,完成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馆、磨黑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杨正元故居、曾蒋烈士纪念园、思普革命纪念馆、普义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建设,并已全部实现对外开放。按历史轨迹
打造出的这一批批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各具特色的红色遗址遗迹陈列展览精品为这些不可移动的革命遗址遗迹注入了可延续的生命力,使这些遗址遗迹“活起来”“展出来”“亮起来”,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有理可学,成为展示和学习革命先辈思想的鲜活教材,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遗产、光辉思想精髓的独特课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的新阵地。参观党史展览,聆听先辈故事,重温入党誓词,成为这些革命遗址点的常见风景,累计接待参观学习人员70万余人,助推了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宁洱县委党史研究室 王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