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党史 >> 县(区)之窗 >> 墨江 >> 正文  

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 发展壮大传统优势产业 ——以墨江紫米产业为例


来源:普洱党史 时间:2022/5/11 点击:10696

墨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历史为现实服务的重要性,要求地方志机构充分挖掘墨江历史上的特色优势资源并列出清单,对有发展潜力的传统产业给予重点扶持和打造。经过充分挖掘和分析,把重点扶持和打造的传统产业聚焦到紫米产业上来。墨江紫米(紫糯谷,去皮后称紫糯米)种植历史悠久,据《他郎厅志》记载,紫色,圆颗,碎者蒸之,其粒复续,又名接骨米;据《普洱府志》记载,阖府俱产,郎属为最。墨江紫糯米食品除香润可口、食用口感较好外,还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续接筋骨的食疗功效,是品质上乘的滋补食品,早在清朝年间就是当地政府进贡给朝廷的贡品。

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墨江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壮大紫米产业为己任,定位为“一县一业”来重点打造,坚持做到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1990年8月,墨江紫米被指定为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专用食品;1994年,墨江紫米品种被云南省农业厅评选为优质米品种;1997年,墨江紫米被列为云南省农村名特农产品。

2007年11月,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予“中国紫米之乡”称号;2008年,墨江紫米被认定为“云南省名牌农产品”;2009年,墨江紫米取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ISO农产品质量认证。

2013年,成立墨江紫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开展申报工作;年内深入生产企业、种植基地开展调研考察,形成完善的“墨江紫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资料上报。

2014年3月14日,在云南省农业厅举办的“云南六大名米”评选结果新闻发布会上,“墨江紫米”顺利评为云南省六大名米之一。当年,全县以联珠镇克曼村紫米专业合作社、癸能村紫米专业合作社、龙坝镇石头村紫米专业合作社为紫谷种植核心区,累计完成紫谷种植1.5万亩,产量4050吨,产值4050万元。年内,“墨江紫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通过技术审查,《紫米生产技术规程》获得市级批准。

2015年4月,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墨江紫米成为普洱市第一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同年,制定实施《墨江紫米地方标准》《墨江紫米种植管理规范》《墨江紫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从而结束墨江紫米种植生产无标准可依、各自为政的局面。当年,全县以联珠镇克曼村紫米专业合作社、癸能村紫米专业合作社、龙坝镇石头村紫米专业合作社为紫谷种植核心区,累计完成紫谷产量6750吨,产值6750万元。

2016年,结合墨江高原特色农业、绿色生态优质紫米基地建设、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等项目的实施,建设墨江绿色生态优质紫米示范基地6170亩,全县生产紫谷8100吨,产值6480万元。年内,墨江县与云南农业大学开展合作,引进、试验、示范紫谷品种730个,筛选出适宜本县种植的紫谷品种2个(滇紫香1号、外引紫谷1个)。

2017年,全县建设绿色生态优质紫米示范基地1.1万亩。年内,与云南农业大学合作,在联珠镇克曼村建立紫谷品种繁育基地5亩,引种紫谷品种71个、紫谷品种区域试验16个,扩繁筛选出适宜种植的紫谷品种2个;研发出冲泡型紫米酒、即食紫米产品、紫米淀粉和蛋白质、紫米麸皮色素、紫米自发粉生产工艺、紫米超微粉米糊、紫米麸皮饼干、米稃再利用等紫米深加工系列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2018年,继续与云南农业大学合作,在联珠镇克曼村紫谷品种繁育基地引种紫谷品种150个、紫谷品种区域试验50个;在联珠镇癸能村扩繁滇紫香1号紫谷面积10亩;在联珠镇栖马村明子山组建设有机紫米认证转换基地543亩。

2019年,墨江紫米获评2019年度普洱市“十大特色农产品”,成功申报墨江紫米为“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继续与云南农业大学合作,在联珠镇克曼村紫谷良种繁育基地开展150个育种材料的育种试验工作,开展滇紫香1号、滇紫3号、滇紫4号、滇紫5号等11个品种(品系)的品种比对试验、生产试验各1组。墨江自2014年与云南农业大学开展紫米产业技术合作以来,育成的新品种——滇紫香1号于2019年通过品种审定。当年,在联珠、龙坝、坝溜、那哈四个紫谷生产重点乡镇开展集中育秧420亩,示范种植8335亩,产量2500吨,产值2500万元。

2020年12月7日,制定下发《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紫米产业推进工作方案》,计划通过三年(2021-2023年)努力,重点扶持墨江县回归优质农特产品经贸有限公司、地道酒业有限公司、回归粮油加工厂等几户紫米加工企业,带动全县15个乡(镇)健全营销网络,做强“墨江紫米”品牌,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实现农业产值1亿元以上,工业产值1.5亿元以上。当年,在联珠镇克曼村建立传统墨江紫谷品种提纯复壮基地200亩;继续与云南农业大学合作,在联珠镇克曼村紫谷良种繁育基地开展滇紫糯4号、滇谷2号等8个品种(品系)的品种比对试验、生产试验各3组;指导墨江回归优质农产品经贸有限公司继续抓好联珠镇栖马村明子山组543亩的有机紫米转换认证工作。年内,双龙工业园区墨江回归优质农产品经贸有限公司日加工量80吨的紫米加工厂建成使用,墨江回归优质农特产品经贸有限公司首家获准使用“墨江紫米”国家地理标志。当年,按照以联珠、龙坝、坝溜、那哈四个乡(镇)为重点,辐射带动其他乡(镇)发展的思路,持续抓好紫米产业发展工作,完成优质紫谷种植6500亩,产量2400吨。

2021年,按照有水源、有鱼虾、有文化和产业定位统一、种植品种统一、发展模式统一、投入机制统一、品牌保护统一、户企合作统一的“三有”“六统一”要求,全力推进“一县一业”紫米产业发展工作。按照“企业分片带动”模式推进基地建设和产品收购,协商推动墨江合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归谷农业发展(云南)有限公司、墨江双联珠粮贸加工厂3家企业以10元/千克(本地老品种)的保护价格签订合作协议,分片负责产品收购。年内共发放紫谷种子38.669吨,全县15个乡(镇)100个行政村585个组6050户农户完成紫谷扩面种植15330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2.2%;建立提纯复壮选种基地500亩(择优选取紫谷种子50吨,可满足2万亩生产用种),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完成稻鱼共生(鲤鱼)示范养殖1730亩(部分养殖田亩产量达30千克以上),完成目标任务的115.3%;申报创建“绿色食品牌”示范基地8000亩,3家企业申报有机种植基地1527亩(取得证书543亩、进入转换期984亩);编写印发《墨江紫米》宣传册1000份,置放于墨江城区8家重点酒店718个房间;开展提纯复壮技术培训1期135人次,指导性培训15期300人次。全年紫谷总产量3600吨,产值3600万元。

方志流传绵延千载,贵在史识,重在致用。作为方志人,要始终坚持“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的发展定位,在保存史实资料的同时开发利用好地方志资源,使地方志更好地发挥传承历史、展现当今、启引未来的作用。(墨江县地方志办)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中国共产党普洱市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www.peds.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5007635号-1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行政中心2幢2楼 电话:0879-2135432 传真:0879-2122685
 
滇公网安备5308020200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