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君阁位于墨江县城小学内,是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墨江早期地下党组织的革命活动地,孕育了墨江革命火种,被中共普洱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中共墨江县委、墨江县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保护的革命遗址之一。
天君阁于1926年由墨江旅昆同乡会参照上海图书馆内的一栋建筑进行设计,于1928年动工建设,1930年竣工建成。天君阁建成后一直作为墨江各个时期的教学用地使用至今,墨江正规小学教育及中学教育均诞生于此,因此被誉为墨江文化和革命的“摇篮”。
上世纪20年代初,在普洱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今普洱中学)读书的熊文和、卫秉礼、陈家麟、王继周等进步青年学生,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熏陶。熊文和等人在校读书期间组织“读书会”,在“读书会”团体中组织传看学习进步书刊和编演剧目,研究新思想、吸收新知识、探讨社会革命。1926年这批进步学生毕业后回到墨江,分散在各学校教书,他们积极倡导办新学,提倡女子入学堂、女童不裹脚,破除封建迷信文化。熊文和、陈家麟、王继周等人在县城小学任教,他们经常谈论共产党和国民党实行合作、进行北伐的形势,发动小手工业者、农民开展反封建、反剥削运动,倡导爱国、民主、科学精神,编印《墨江》小报,宣传大革命形势。在教学中他们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把“五﹒四”运动精神灌输给高年级学生;在进步教师中组织阅读进步书刊,启发他们改革社会的思想,到市民中和农民中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熊文和等人经常利用公开合法的场所组织进步人士开展“星期演讲会”,积极宣传团结抗日;组织编演剧目、歌曲,在高年级学生中演唱和到街头公开演出,演出内容多是揭露社会的黑暗以及反映统治者的罪恶。
1928年2月,云南省工委派卫秉礼回家乡墨江开辟革命工作。卫秉礼回到墨江后利用同学关系积极开展地下革命工作,秘密宣传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在小学教师和农民积极分子中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传播革命火种。同年,卫秉礼发展其同学熊文和、陈家麟加入中国共产党,冬季成立中共墨江特别支部,成为全省17个特支之一。1929年春,又发展店员秦树声、常备大队长孙德齐、思普殖边营班长曾福光、小学教师王继周入党,党的组织名称改为中共墨江支部,熊文和任党支部书记。
中共墨江支部成立后,以“研究新知识,促进新思想”为宗旨,组织发起“学术研究会”吸引进步分子向党靠拢。“学术研究会”的成员有教师、农民、小商人和知识分子,全县半数以上的教师都是会员。他们经常定期秘密集中学习和聚会,交流学习心得和相互开展批评,使大家的思想进步很快。以此为基础,熊文和等人领导的中共地下党组织,进一步在县城和广大农村发动组建“穷人相帮会”,除吸收农村贫困农民外,还吸收城镇中的手工业劳动者和商店的店员参加。地下党组织通过这个群众性组织,教育和团结广大劳动群众,经过两三年的工作,除边远几个乡镇外,靠近县城的几个乡镇都有农会的骨干成员在活动,在全县组建起了30余个“穷人相帮会”,会员一度发展到2000余人。在军运方面,通过地下党员国民党县政府常备大队长孙德齐、殖边营班长曾福光等同志的秘密串联活动,部分国民党武装已掌握在中共墨江地下党手中。
1930年冬,中共迤南特委委员李国定(又名李静安,当时化名“老蒙”)到墨江了解革命活动开展情况,当时中共墨江地下党组织正计划将农民武装组织起来,并决定开办党员和农会骨干训练班,李国定决定留下来帮助中共墨江地下党组织培训农会骨干。1931年春,训练班在埔佐墩头寨子的小山包上举办,训练时间定为30—40天,地下党员和各农会骨干都参加培训,训练科目由熊文和及李国定两人负责编写,在训练中主要以提高农民的阶级意识为主,内容有:土地为什么私有?农民为什么受压迫?革命的条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帝国主义的经济危机等等。李国定为训练班写了一篇总结性文件《告穷人书》,指出工作要做细致,要充分准备。参加训练的人各发一本,要求回去照着做。当时熊文和等人将打算发动武装暴动的计划向李国定作了汇报,李国定认为暴动的条件还不充分,提出不宜过早发动武装暴动,避免造成无谓的牺牲。
1931年秋,熊文和等人到各农会了解了情况之后,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把党员和农会骨干集中到埔佐墩头寨子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在1931年12月23日(农历冬月十五日冬至节)举行武装暴动,夺取县城,建立红色区域。参加会议人员回去后分头进一步发动群众,做好组织准备和武装准备。当时准备了一面暴动时用的有镰刀锤头标志的旗子,秘密打制了一批准备暴动时使用的梭镖、长刀等武器,还筹资购买了100余支枪和弹药,并在国民党县政府团防队、殖边营作了策动起义的准备。但在争取策动殖边营连长马洪林起义的过程中,无意暴露了地下党的一些组织情况及准备发动暴动的情况,马洪林向国民党墨江县长王滢告密。1931年11月22日,国民党墨江县政府以召开抗日救国会执委会为名,诱捕了党支部领导人熊文和及陈家麟,第二天清早孙德齐、秦树声、曾福光也被捕,接着又逮捕了大批革命积极分子。发动革命武装暴动的计划失败,墨江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
熊文和、陈家麟、孙德齐、秦树声、曾福光五位革命同志,在敌人的严刑逼供下,也从未暴露一丝一毫党的秘密。国民党反动政府在威逼利诱未果的情况下,决定将熊文和等人公开处决,以震慑广大人民群众。1932年1月20日,熊文和、陈家麟、秦树声、曾福光4位革命同志在大批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军警押解下,从县政府大门出来,沿东正街转至马店街再到花冲街,又由南正街直向北门街,游街到县城北门外大坟头刑场准备枪决。在赴刑途中,熊文和等革命同志向沿街民众揭露蒋介石制造反革命政变、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的罪行,号召劳苦大众团结起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他们一路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二十年后见分晓!”等革命口号,唱着《国际歌》赴刑场。在刑场上,熊文和等4位同志盘腿坐在陈家麟亲属铺好的毯子上,在死亡面前面不改色。枪声响起,4位革命烈士倒在血泊中光荣就义。孙德齐家是当地赖蚌村的名门望族,他又是团防大队长,国民党县政府害怕公开处决他会引起劫法场,因而不敢将他与其他4位同志一起处决。第二天清晨,将他秘密枪杀于县政府衙门口的照壁下。
五烈士虽然牺牲,但他们的英勇革命事迹一直激励着后来的革命同志和墨江各族人民,1949年元旦解放墨江县城的枪声打响,元月7日解放墨江城,8月3日正式建立墨江县人民政权。五烈士的革命预言不到二十年就得以实现。
而墨江县城小学也一直秉承着“红色基因代代传,百年老校育英才”的理念,把孕育了墨江革命火种的天君阁逐步建设成为县级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县内各部门、各乡(镇)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群体纷纷到天君阁开展红色体验教学。墨江县城小学充分利用阵地加强对教师的学习培训和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讲解员和青少年“红领巾”讲解员,进一步讲好墨江革命故事,传承红色革命基因,赓续革命精神血脉。
中共墨江县委党史研究室 董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