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道立中学(思茅一中)遗址位于思茅区顺城街23号,现为思茅第一中学校址。校园内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云南省思茅一中创建于1919年,由普洱道尹刘鸿庵创办,初名为“普洱道立中学”。1950年改名为“云南省思茅中学”,1972年改名为“云南思茅第一中学”。1996年达标晋升为“云南省一级完全中学”。这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早在1925年,中共地下党员陈祖武就到一中宣传马列主义,宣讲《共产党宣言》。1937年8月,共产党员陈践明回思茅后,通过与国民党思茅县国大代表、县参议长兼思茅中学教研室主任陈炳的关系,到思茅中学任教,以教书作掩护,依*进步群众,积极在学校内和社会上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他与进步教师建立关系,把带回来的进步书籍提供给他们作教材;联系广大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中讲授抗战课程,教唱抗日歌曲;编写街头活报剧让学生上街演出,利用“凤阳花鼓调”和学生一起编唱抗日内容的歌曲,联合思茅中学、正则师范、县立小学的进步师生秘密组织了“学生抗敌后援会”(简称“学抗”),对外以“学生抗日歌咏会”进行公开活动,把学校变成传播党的抗日主张,联合抗日力量的阵地。当时,国民党思茅县政府在全国高涨的抗日形势影响下成立了“思茅各界抗敌后援队”,下设宣传、募捐等股,陈践明和“学抗”通过关系疏通当地国民党上层,与“各界抗敌后援队”的宣传股、募捐股及当地商人建立联系,宣传贯彻党的团结抗日政策,争取一切积极因素为抗战出力。“学抗”和“各界抗敌后援队”都积极进行了活动,陈践明和欧阳熙等带领“抗日歌咏队”在校内外演唱《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歌曲,举着“抗战到底”的旗帜上街游行示威,演出《平型关大捷》、《打倒汉*》、《当兵去》等街头剧。陈践明亲自扮演剧中角色,发表街头演讲,宣传团结抗日。“学抗”和“思茅各界抗敌后援会”的活动,激发了人们的抗日热情,纷纷参加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来,抗日气氛异常活跃,群众自动抵制日货,学生、居民、商人进行了“义卖”和“募捐”,支援前线,慰问抗战将士。陈践明除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外,还宣传了马列主义基础知识,在部分学生中教唱《国际歌》,把宣传马列主义的小册子提供给进步学生传阅。陈践明在思茅一中的革命活动,为后来党在这一地区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群众基础。
思茅一中办学历史悠久,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备齐全,师资队伍较强,教育教学质量高,被誉为“滇南传播文明的基地,培养人才的摇篮”。现在的思茅一中校园内除教学设施外,建有孔庙(大殿)、状元桥、孔子塑像等,保存完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