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勐主党组织暨景澜六军政委员会旧址位于景谷县碧安乡勐主街,当时为景谷县碧安乡碧光中学,距离县城129公里。
通过中共思普特支派遣到景谷开展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何宏年、赵国华等人的努力工作,1948年6月,中共思普特支碧光中学分支(部)成立,何宏年任书记,昌恩泽和肖源任委员。中共思普特支碧光中学分支根据党中央关于开展爱国反蒋统一战线的精神,按照滇南工委的指示,与罗正明等人士商量,决定利用罗正明的影响和号召力,建立一个统领景澜六地区革命武装力量的机构。1948年7月,中共碧光中学分支在勐主组建景澜六军政委员会,这是一个由爱国反蒋上层开明人士、爱国知识分子、爱国归侨、爱国工商业者代表和勐主党组织领导人联合组成的爱国反蒋统一战线组织。罗正明任主任委员,傅晓楼、何宏年、刘亚南以及后来回国的“回国党组”负责人卓孟晋任副主任委员,领导开辟景澜六革命根据地。1948年8月,因中共墨江支部暴露,西萨截枪事件后张孟希在磨黑反水,墨江、磨黑两地的中共党员和民青成员先后分批转移到勐主工作。1948年9月,中共勐主支部在勐主成立,肖源任书记,何宏年、昌恩泽、万仲德、史克明分别任组织、联络、宣传和武装委员,领导开展景澜六地区工作。1948年11月~1949年2月,“回国党组”分四批到达勐主。根据当时情况,“回国党组”决定和勐主支部一起在景澜六地区开展革命斗争。中共勐主支部和回国党组密切合作,积极开展工作,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方针政策,争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投入爱国反蒋斗争。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举办了军政干部训练班,建立革命武装,发动武装起义,解放了思普、双缅两个专区、十多个县。
碧光中学是1944年5月由罗正明、林直中等开明人士筹资开办的一所私立初级中学,以开明、民主、进步为办学宗旨。1945年2月校舍落成,定名为“私立碧光中学”,推举罗正明为校长,学校师资力量主要是到外地聘请有真才实学的教师执教。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思普特支中的不少大学生和回国党组中曾在国外任教的知识分子都在碧光中学当过教师,他们在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思想理论,组织学生下乡开展社会调查,进行文化宣传活动,还在学校里办了宣传革命形势和革命思想的《五日消息报》。景谷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思普特支碧光中学分支就是在碧光中学建立起来的。碧光中学也是勐主党组织培训干部的一个基地。碧光中学的学生在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下,积极投身革命,绝大部分师生参加了云南人民自卫军。碧光中学成为澜沧江畔掩护中共勐主组织向敌人进攻的革命堡垒,是培养革命人才的红色摇篮。
60多年来,碧光中学培养和造就了大批既有真才实学,又富有牺牲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为思普区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1988年11月,碧光中学被景谷县人民政府命名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4月,碧光中学被县委、县人民政府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