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党史 >> 教育基地 >> 正文  

墨江农民革命的砥柱


来源:普洱党史 时间:2009/11/4 点击:31780

熊文和(1906——1932)出生在墨江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熊文和的父亲熊定品因吃够了目不识丁的苦头,一心要供熊文和读书。到熊文和启蒙年龄,就携儿带女迁到县城边定居,租地种菜;母亲帮人纺线织布,以微薄收入省吃俭用,供熊文和上学读书。熊文和不负父母心,用功读书,专心听讲,课余时间帮助父母砍柴、种菜、捡粪。他勤奋好学,到毕业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21年,考入云南省普洱第四师范学校。在校读书期间,熊文和接触到陈独秀等主编的《新青年》 、《 向导》 、《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 等传播马列主义的新书刊,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对现实社会的不合理性有了初步的认识,产生了立志改革社会的思想。

熊文和与当时在校思想进步的墨江同学,组织了“读书会”,讨论新文化、新思想。组织编演小话剧,反对旧礼教,宣传新思想。1924年师范毕业后,熊文和先后在墨江的大寺庙、普益社任初级班教员,其间宣传“五四”运动,宣传爱国、民主、科学精神,编印《 墨江》 小报。熊文和在教学中言传身教,诲人不倦,与学生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深得学生爱戴。

1928年2月,中共云南临时省委派卫秉礼(墨江人)回到墨江开辟党的地下工作。熊文和不久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9年,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上级决定在墨江成立中共墨江党支部,熊文和任支部书记。当时,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反动派到处捕杀共产党员。熊文和认为墨江是十多个民族杂居的县,人民长期受着残酷的压迫剥削,对反动派无比仇恨,有较好的革命基础,坚信革命高潮一定会到来。为此,他发动农民、组织武装,向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

为了壮大革命力量,熊文和组织“学术研究会”,吸收校内外的知识分子参加,以“研究新知识,促进新思想”为宗旨,制定《 会章》 ,争取进步人士加入中国共产党,打击国民党顽固分子。熊文和深入村寨,帮助农民组织“农会”、“穷人相帮会”,与地主阶级抗争。

为了宣传党的主张和积蓄革命力量,熊文和与卫秉礼开设“文劲书店”,以出售文化用品、小百货为名,暗中销售、借阅《 社会进化史》 、《 共产党宣言》 、《 哲学大纲》、《 唯物辩证法》 、《 工农红军读本》 等革命书籍,广泛宣传马列主义。这个书店名义上是店铺,实际上是党的联络点、宣传站。熊文和与其他爱国人士一起,利用公开合法的活动,宣传革命思想,编演了《吹牛拍马》 、《 一群秋狗》 、《 社会现象》 等节目在大街上演出,很受群众欢迎。还组织星期演讲会,揭露社会的黑暗及统治者的罪恶。

1930年,墨江县城附近的三、四十个村庄和元江县的车侄、洛戈等村的近两千农民秘密发动起来,加入了农会。1931年,熊文和与王继周到各农会调查了解情况,决定召开党员、农会干部联席会,秘密筹备武装暴动,夺取墨江县城,建立红色政权的事宜。各农会组织按照地下党支部的决定,赶制大刀、梭镖、镰刀等武器,还筹集资金购买枪支弹药,有的农会成员积极配合,让农会调用自家旧枪、火枪,这样共收集到200多条枪支。正在积极准备武装暴动的过程中,由于泄密,熊文和、陈家麟在参加国民政府假借召开的“抗日救国会”上被捕。接着国民政府全城戒严,大肆搜捕,小小的墨江城顿时岗哨林立,一派杀气腾腾。秦树声、孙德齐、曾福光三名地下党员先后被捕;蓝石甲、吴仲华、马盛林等一批骨干被送入牢中。卫秉礼、王继周两名地下党员,当时在农村,得以脱险。熊文和等五位地下党员被捕的消息传到各农会后,广大会员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去劫牢营救。农会派代表,借探牢为名,把会员的意见转告给狱中的战友。熊文和考虑到当时敌人把守严密,而农会分散各地,没有统一的领导,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劫牢行动,成功的把握不大,为了避免更多的同志流血牺牲,他果断制止了劫牢营救行动。在狱中,敌人对熊文和软硬兼施,严刑拷打,采取种种酷刑,想从他口中得到墨江地下党组织和农民武装的情况,但均一无所获,最后对熊文和等下了毒手。

1932年1月20日,惊人的锣声随着刺骨的寒风传来,熊文和、陈家麟、秦树声、曾福光四个地下党员被挟持在两个连中间,从县政府大门出来,沿东正街转向马店街,再由花冲街进入南正街,押往北门刑场。四位烈士一路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二十年后见分晓!”,之后他们齐唱《国际歌》。到了北门大坟头下面一块草地上,熊文和等4人盘腿坐在毯子上(该毯子是陈家麟的亲属早已铺好的),他们面不改色,坦然向刽子手喊道:“开枪吧,老子二十年后来提你们的头。”,刽子手颤抖着手正要开枪,突然听到“要杀连我也一起杀吧”,熊文和的妻子李惠英不顾一切地分开人群坐到熊文和的旁边,紧紧地拉着丈夫的手。敌人把李惠英强行拖走,在无情的枪声中四位烈士英勇就义。在场的人们无不为之动容。

熊文和牺牲后,地下党组织及时调整了对敌策略,以烈士为榜样,鼓舞千百万人民继承先烈们的遗志,前仆后继,打击敌人。1949年1月7日,墨江县城解放,提前实现了烈士们“二十年后见分晓”的预言。熊文和同志为墨江的解放事业,为劳苦大众的利益献出了26岁的宝贵生命,他短暂的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中国共产党普洱市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www.peds.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5007635号-1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行政中心2幢2楼 电话:0879-2135432 传真:0879-2122685
 
滇公网安备5308020200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