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沅在西汉时属哀牢国辖地。东汉永平十二年(69),哀牢国归附汉朝,今镇沅所在地为永昌郡管辖。蜀汉因之,两晋南北朝改属宁州永昌郡。南诏置柳追和城,属银生节度。大理前期仍属银生节度,后期则改属蒙舍镇。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开南州,属威楚路;至顺二年(1331年)析开南州境置远干州,属景东军民府。明建文四年(1402),置镇沅州;永乐四年(1406年),改为镇沅土知府,隶云南布政司。清实行改土归流政策,雍正五年(1727),镇沅土府改为镇沅府,改者乐甸长官司为恩乐县,隶镇沅府。雍正《云南通志》载:“自元时内附,久列版图。其山脉来自景东,至府境之马容山,即其麓建府治焉。……恩乐县又在把边江左,另与元江同派。倚山作部,傍水为居,习俗素号醇朴,近者改土设流,酌其因革规制一新矣。”乾隆三十五年(1770),降为镇沅直隶州;道光二十年(1840),升为镇沅直隶厅。在此期间,镇沅的行政建制多有变化,治所也在恩乐县和按板镇之间多有移动。1913年,民国政府设立镇沅县。1950年3月,镇沅成立人民政府。其后镇沅的行政建制及其所辖乡镇又多有变动。1990年,成立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镇沅,傣语称“柳追和”又称“正也”。傣语汉译的“正”“镇”“遮”“姐”“景”“清”,其意均是城镇;“沅”“野”“也”则是粮仓之意,“镇沅”就是粮仓之城。另外,也有一说镇沅是因沅江而得名,取威震沅江之意。
哀牢山与无量山赋予了镇沅丰富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72%,素有“绿海金山”的美称。镇沅瓢鸡——一种天生没有尾羽的鸡,就是当地所独有的品种;镇沅有着独具特色的“非遗”艺术——九甲杀戏;创造出精美典雅的黑陶。镇沅拥有30余万亩野生茶树群落,千家寨的一棵古茶树,其树龄高达2700余年,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古老的野生茶树。历史的镇沅在延续,今天的镇沅在崛起,未来的镇沅更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