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昆府,原名刘东玉,化名吴鲁。1905年11月生于石屏县宝秀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四岁丧父,靠母亲做针线、织布维持全家五口人的生活,收入微薄,生活艰辛。1918年高小毕业后,就读于省立师范学校,擅长诗文书法。青年时期,刘昆府受革命思想的影响,组织参加倒唐运动。
1943年至1946年,刘昆府到磨黑开药房,自己当医生。刘昆府在磨黑一方面为群众看病,一方面关心时局。 1946年11月,刘昆府向磨黑中学校长、地下党思普特支书记陈盛年要求去车(里)佛(海)南(峤)地区开展革命工作,得到陈盛年的同意与支持。
1947年3月,刘昆府在佛海、南峤、宁江三县交界的那京、南本河一带,建立根据地,发展革命武装,成立车(里)佛(海)南(峤)宁(江)澜(沧)民主联军(以下简称“民主联军”),为在滇西南开展反蒋武装斗争打下了基础。
1948年2月,因国民党派重兵围剿,加之民主联军内部又发生叛变,刘昆府带领130多人武装队伍撤出了那京根据地,转移至石屏县宝秀镇隐蔽待命。
1948年8月,在石屏宝秀镇刘昆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接受了滇南工委要他重组武装的指示。9月,在石屏三树底正式成立了云南人民反蒋自卫军第三支队,共200余人枪,刘昆府被任命为支队长。滇南工委组织二、三支队攻打石屏县城战斗中,刘昆府被任命为攻城联合指挥部总指挥。在石屏战斗中,刘昆府身先士卒,到第一线指挥战斗,后因敌军增援,主动撤退。
1949年2月,刘昆府调到二纵队部整训总队任总队长,参加二纵队一期随军干校学习。4月,二纵队进驻普洱,一期干校结束,刘昆府仍留二期干校任总队长。7月,二期干校结束,刘昆府被派往景谷县,担任益香、香盐、凤岗三个盐厂的总负责人,他为发展盐业生产,解决部队给养,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1949年冬,在国民党及其特务的策动下,思普根据地多次发生严重的反革命暴乱,长期盘踞在景谷县的反动恶霸、国民党县长李希哲,在景谷发动了大规模反革命暴乱。刘昆府在李希哲叛乱前有所耳闻,积极加固碉堡,准备应对突发事件。李希哲认为自己叛乱的最大障碍是刘昆府,但由于惧怕刘昆府的力量,不敢正面交锋,于是搞阴谋策划。1949年11月13日晚,李希哲借口商量盐务,邀刘昆府去他在香盐井的家中做客,李希哲笑脸相迎,酒肉招待,胁迫他参加叛乱。刘昆府当即义正严词痛斥李希哲的叛变行为,指出在全国即将解放的胜利形势下,这是自取灭亡。李希哲见拉拢无效,一声送客,几个大汉跳出来,扭住刘昆府。刘昆府面对叛匪,大义凛然,威武不屈,怒目而视,痛斥敌人的卑劣行为。叛匪恼羞成怒,向刘昆府胸部连刺48刀,刘昆府仍高呼不断:“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叛匪将他的眼珠挖出来,用刺刀刺入他的口腔,刘昆府壮烈牺牲。
刘昆府牺牲后,滇桂黔边纵队第九支队赠以“革命英烈”的锦旗,石屏县宝秀镇人民为纪念他,将宝山街改为“昆府街”。新中国成立后,景谷县建造了烈士陵园,刘昆府烈士长眠于此,他的英名和精神永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