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党史 >> 史志音像 >> 普洱红色印记 >> 正文  

《普洱红色印记》第十三期:那京起义

来源:普洱党史  时间:2024/7/19 点击:1162

 

车佛南宁澜民主联军根据地纪念碑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1947年2月,佛海县政府任命刘昆府为县“剿匪”大队长。3月底,刘昆府把武装队伍带到车里、佛海、南峤和宁江四县交界附近的那京、南本等地,建立起根据地。同时积极争取地方实力派武装,继续扩充队伍。

1947年5月,思普特支接到刘昆府邀请,派人指导工作,思普特支制定了弄清情况,发动群众,做好思想和政治形势教育,不暴露身份,暂不开展军事行动的工作方针,派磨黑中学学生杨汉光和军事教官杨家俊两名共产党员前往刘昆府部工作。杨汉光担任刘昆府的副官,杨家俊担任直属中队中队长。9月13日,中共滇南工委应刘昆府要求派石屏的地下党员刘光卿带领40余人武装到达那京。10月,刘昆府领导武装队伍攻占宁江县城。11月,部队发展到1300多人,控制东起车里宾房,西至澜沧发展河,北到宁江,南到南峤、佛海的广大地区。刘昆府将原来的自卫独立大队改称为车(里)佛(海)南(峤)宁(江)澜(沧)民主联军(以下简称“民主联军”),刘昆府任总队长,共产党员杨家俊任参谋长,下辖5个大队、1个直属警卫中队。

革命根据地的扩大和民主联军的发展,使国民党政权惶恐不安,11月,省政府主席卢汉电令第七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专员余建勋和保安三团团长尹集生,派出第八、第九两个保安大队1000余人,由尹集生为首“进剿”民主联军。同时,又发电要求澜沧、宁江等县政府派出常备武装和地方自卫大队配合保安三团行动。民主联军处境非常困难的时候,地下党思茅联络站负责人何宏志从思茅写信告诉刘光卿要注意保存实力,不要轻易暴露。保安三团从澜沧方面“进剿”民主联军,刘昆府派人到澜沧找李晓村要求给予支援。李晓村和傅晓楼商量后派出一批武装人员到六顺县活动,转移分散敌人的力量。为了对付敌人的军事“围剿”,武装队伍分散驻防宁江等地的大部分兵力,到佛海县曼方、车里县宾房一带打游击,同时将那京根据地的老弱妇幼及财产转移到第二根据地黑山。

12月,国民党保安三团第八、第九大队分别从澜沧、佛海两面向民主联军包围,民主联军第七大队队长李发荣在敌人的威胁利诱下叛变,在数倍于己的敌人兵力的进攻下,为了保存实力,民主联军主力向红河一带长途转移。1948年2月,这支队伍终于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转移到石屏县宝秀镇。

车佛南宁澜民主联军的反蒋武装斗争,虽然在敌人的重兵“围剿”下失败,但是刘昆府在那京地区建立的革命武装和创建的游击区是滇西南组织反蒋武装斗争的一次大胆尝试,大多数民主联军战士后来都参加了党领导的革命武装。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中国共产党普洱市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www.peds.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5007635号-1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行政中心2幢2楼 电话:0879-2135432 传真:0879-2122685
 
滇公网安备5308020200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