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党史 >> 史海纵览 >> 回忆与思考 >> 正文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征文】学习党的历史 总结历史经验 坚定历史自信


来源:普洱党史 时间:2023/1/31 点击:8038

学习党的历史的重要意义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宽广深邃的大历史观,深刻认识历史规律,准确把握历史大势,不断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树立大历史观,就要认清历史有其发展规律和大势,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不断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把握机遇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并强调“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集中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学习历史、运用历史的科学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运用和创新发展,为我们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了解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不懈奋斗的历史,理论探索历史,自身建设历史,初始使命和政治锻造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苦的历史,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做到的原因,马克思主义为何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了解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要加强党史学习和教育,努力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长期实践中,深化对党的信赖,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念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对党的领导的信心。”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学习党的历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广大党员应尽的义务写入党章,更进一步明确了学习党史的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加强历史学习、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都需要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就是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是用大历史观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体现。

今后,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加强对历史的学习,特别是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学习,将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推向深入,走深走实,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能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得到定力。

总结历史经验非常必要

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坚定历史自信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每当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总要作出历史决议,坚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强大的历史自信。从时间上看,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在党的七大召开之前;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在党的十二大召开之前,都是一个伟大历史时期的序曲。前者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保证,后者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了党的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显然具有里程碑意义。从内容上看,这三个历史决议对党的历史,特别是党的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领袖作了科学的结论。从实际效果看,都使全党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在新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自信。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并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从中得出规律性认识,形成科学理论,进而指导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并善于总结历史经验,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从中找到正确前进方向。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形成了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独创性理论成果。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系列重大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不仅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且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总结历史经验过程中汲取智慧,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可以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历史经验,可以培养我们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分析观察社会问题的习惯,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可以锤炼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立足新时代新阶段的具体实际,更好地回答时代之问;可以锻炼我们坚持大历史观,深刻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中分析社会演变机理,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每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和重要的理论创新,都离不开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历史上每一次对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都使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新的团结统一,都进一步推动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

必须坚定历史自信

自信是一个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历史自信就是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新近提出的历史自信重大概念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从提出坚定“四个自信”到强调坚定历史自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自觉和精神主动的不断强化。历史自信与“四个自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构成有机的统一体。历史自信的提出,为坚定“四个自信”奠定深厚的实践底蕴,提供接续奋斗的历史启迪。强调历史自信,不是对“四个自信”的简单添加,而是进一步夯实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新的赶考路上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从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中去准确深入地理解这一命题,牢牢把握历史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进一步坚定信心决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把坚定历史自信作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优异答卷的关键,意味深长。党的事业是一场接续奋斗的接力跑,历史在传棒交接中发展,并奠定前进的基础。历史不能割断,对历史的自信决定着现实的自信和未来的自信。历史自信是对百年奋斗走过的路充满底气、表现继往开来的志气、彰显勇往直前的勇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否具有自信,既是政治立场问题,也是对待历史的态度问题。一个对自身历史缺乏自信的民族,难以把握前进的方向,也难以走好未来的路。历史作为一种社会性的集体记忆,不容有任何的扭曲,绝不允许任何人扭曲和破坏庄严的历史记忆。从党的百年奋斗实践中坚定历史自信,必须坚决抵制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扫清雾霾、排除障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胜利,为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迈进创造了有利条件,坚定历史自信决定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能不能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跑出党的事业接力赛新一棒的好成绩。新的赶考之路不好走,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使命十分艰巨。14亿多中国人民形成齐心合力、团结一致的奋斗局面,需要以共同的历史认知为思想基础。历史认知之所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是因为认识历史构成的知识是人们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历史可以告诉人们自己民族的古往今来,告诉人们在奋斗中遭遇了什么以及是怎样走过来的,告诉人们应如何去规避风险和赢得胜利。如果一个国家的历史认知不能为人民提供坚定的历史自信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就没有凝聚人心的力量,这个国家的民族和人民就失去了齐心合力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因此,历史自信的增加依赖历史认知的正确建构;历史认知的基础越牢固,历史自信的程度就越强。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通过深刻认识过去来坚定历史自信,以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当下、面向未来,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周晔  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主任《中央反复强调“历史自信”,有何深意》

2.林国标 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总结并运用好历史经验的的重大意义》

3.齐卫平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如何理解“历史自信”这一重大概念》


 

景东县委党史研究室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中国共产党普洱市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www.peds.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5007635号-1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行政中心2幢2楼 电话:0879-2135432 传真:0879-2122685
 
滇公网安备5308020200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