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党史 >> 史海纵览 >> 回忆与思考 >> 正文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征文】坚持生态立市建设绿色家园——对普洱市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思考


来源:普洱党史 时间:2023/1/31 点击:4314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普洱市在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中,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环境质量状况稳中有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4.9%,林业用地面积465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25亿立方米,是少有的林木速生丰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用材林基地,现有林地面积居全省第一。全市生态保护完好,有2个国家级、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浩瀚的林海、丰富的物种,使普洱成为云南“动植物王国”的缩影。中心城区海拔130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最适宜人居住的地区之一。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空气、水、噪声环境质量处于良好水平,在全省州(市)中处于前列,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中国茶城”以生态和谐美、人居环境佳而美名远扬,生动展现了“天然氧吧”、“绿海明珠”的绿色生态形象,极大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得益于普洱历届党委、政府对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各族人民世代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优良传统,得益于环保及各职能部门的恪尽职守、竭诚服务与严格监管。

一、普洱市对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认识深化过程

普洱市历届党委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都曾给予足够的重视。早在建国初期,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理念,但在党委政府的工作报告中仍把建立一个良好的、能够获得永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作为发展方向予以明确。在1985年的地委三级干部会议上,提出了要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注意保护和促进生态平衡,逐步使农村经济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的理念。1986年全区三级干部会议上提出要发展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扶持茶叶、紫胶、橡胶、果树、南药等。1999年全区三级干部会议上指出要大力推广沼气等节能措施、切实保护农业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落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这段时期在生态环境建设上虽然也走过一些弯路,个别地方也出现了不同程度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发展的情况,但总体上来说普洱全市的生态环境还是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普洱市委政府及全市上下对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绿色发展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在2004年第一次党代会上,明确了思茅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提出了全力打造“特色思茅、生态思茅、文化思茅”,力争在解放思想、培育增长点、营造发展环境、实现协调发展四个方面取得突破的发展思路。2006年第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突出生态创特色,加快建设“绿色思茅、生态思茅、文化思茅”,着力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2011年,在普洱市第三次党代会上又更加具体明确、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普洱今后发展要以建设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平台,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超前谋划、系统谋划、高位谋划,建生态、打基础、抓特色、塑品牌,着力建设特色生物产业、国际性旅游度假休闲养生、清洁能源和现代林产业四大基地,全力推进生态普洱、和谐普洱、妙曼普洱建设的具体要求。把“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作为普洱发展的最大战略和方向。2016年,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着力构建绿色发展为主题、绿色经济为主流、绿色产业为主体、绿色企业为主力的发展新格局,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让普洱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绿色政治生态,让党风更好、政风更清、民风更纯。2021年,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全力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样板、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典范、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标杆。这一主题的提出凝聚着历届党委政府的艰辛探索,凝聚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智慧,为普洱找到了一条最能体现科学发展、最符合普洱市情的发展路子。

二、对普洱市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并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开创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前所未有地提出了“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论断,提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些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

(一)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必须深化认识

首先,要充分认识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我们知道,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劳动对象主要指土地、山林、江河、矿藏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是自然资源的重要方面,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特别是在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社会发展的今天,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大力发展,生态环境已经直接产生绿色GDP,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柱。生产力的核心是人,是劳动者。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既要依靠人,也要保护人。既要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人的劳动技能,也要保护人的生命安全,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正确处理生产、生活、生命的关系。过去有的地方往往只注重依靠人发展生产,而忽视人的生活质量、生命安全。只抓金山银山,不抓绿水青山,严重忽视生态环境对人的生活质量、生命安全的影响。比如,有些地方,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人们喝不上清洁的水,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吃不上安全的食品,健康和生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这种现象的实质是破坏了生产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其次,要充分认识生态环境也是竞争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增强竞争力上。我们正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竞争性。这种竞争在范围上已经达到国际化,在内容上,也不仅是人才、技术、资本上的竞争,而且也包括生态环境上的竞争。这种竞争,一是体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投资者、建设者对环境的选择上,既要看政策环境、法治环境、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软硬环境,还要看生态环境的优劣。企业正朝着生态园区和绿色GDP的方向发展。区域间的竞争越来越演化为生态环境的竞争,生态环境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的外在条件,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提升竞争力。这就表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资源、是财富,更是竞争力,一个地区只有像经营品牌一样经营好生态环境,才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配置资源,营造起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洼地,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二是体现在生态环境对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吸引力。工业化、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我市实施“生态妙曼普洱”建设,正是基于对这一规律的深刻把握。企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集中,这是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口向城市集中,一方面要靠产业的拉动,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牵动居住;另一方面,就要靠生态环境的吸引。“良禽择木而栖,花香彩蝶自来”,说的都是环境。生态环境会迸发出巨大的生产力,是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幅最大、最吸引人、最有效的“广告”,是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重要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还会提高居民认同感、自豪感、幸福感,激发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三,要充分认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普洱的优势和竞争力。普洱及其周边地区是地球北回归线上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一片绿洲,是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由于植被好,我市负氧离子富集。据2009年环保局监测,信房水库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为6100—12500个,梅子湖公园为6730—12300个,红旗广场为850—2990个,而北京、上海等大都市里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平均只有400-500个。在这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的地方,充分利用和发挥普洱现有生态环境比较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普洱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普洱最大的品牌、最强的优势和竞争力。

保护自然资源、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是我们当代和后代生存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全市上下必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融入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坚定不移地走人与自然和谐的良性循环、持续繁荣的生态文明之路,永葆普洱青山常绿、碧水长流、蓝天永驻。

(二)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必须强化措施

1、立足长远,做到规划先行。编制出科学的总体规划是建设好生态普洱的前提条件。普洱最大的特色是绿色,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科学编制规划,明确生态普洱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好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规划要体现科学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既坚持高起点,又要坚持从普洱实际出发,体现生态经济的鲜明特色,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和生态发展规律。明确建设重点,对接国家、省上政策,上级政策支持、项目进驻、外商投资合力并进,推进规划实施。

2、围绕根本,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建设好生态普洱的最根本、最有效、最持久的促进因素。要建立健全环境资源配置的政策体系,着力完善六项政策措施:一是出台政策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二是政府财政优先支持污染减排项目;三是执行国家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四是适时提升排污费征收标准;五是建立健全绿色信贷;六是积极推行绿色贸易。要探索环保投融资和环保产业发展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和融资渠道。要完善环境保护考核和监督机制,将生态普洱建设任务纳入各级政府行政一把手目标责任制,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分工负责和统一监管的工作机制,部门相互配合,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

3、着力经济,发展生态产业。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全力推进“森林普洱”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着力实施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污染治理工程、原始生态和湿地恢复工程,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把普洱建设成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内陆生态安全重要屏障、周边邻国生态安全示范区以及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重点实施区。一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要大力建设绿色基地,打响绿色品牌,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比较效益。二要大力发展生态林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生态型林业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具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全面实施以生态保护为主的林业发展方略,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建立林业产业体系。努力建设绿树成荫、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经济发达、百姓富裕、社会和谐的生态普洱。三要大力发展生态水利。坚持建设以人为本的生态水利工程,坚持提高水利工作统筹协调性,坚持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路子。四要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引导企业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逐步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实现经济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多赢”。五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充分发挥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优势,利用好茶文化和红色文化,做好生态旅游整体规划和景区(点)规划,以景区(点)为开发建设重点,加快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相互配套的产业体系,培育和开拓生态旅游市场,形成生态旅游网络。

4、着眼区域,建设生态城乡。一要提升品位,围绕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全力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城市品牌的战略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水平经营、高效能管理,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科学编制生态城镇规划设计,强化生态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建设生态社区,高度注重社区的绿化、美化、亮化、洁化。二要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村镇。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典型引路、逐步推进、分类指导的方法,大力建设生态示范镇(乡)、村,建设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共同进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5、放眼未来,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环保连着你我他,生态建设靠大家”。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不仅是昨天的事,更是今天的重点工作和明天的宏伟蓝图。要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多层次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和健康、节约的生活方式,使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低碳生活等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要增加幼儿园、中小学环境教育的份量,把生态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培养孩子的生态价值观、生态意识、生态良知和绿色消费习惯。不仅用灌输说教的方式,还要利用自然和社会课堂进行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教育和熏陶。要进一步加大政策研究和监督检查力度,深入推进绿色社区、绿色单位、绿色家庭等基层创建活动,激发各方力量参与生态环保事业的热情,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市的共同愿望、共同责任和共同行动。进一步推进生态建设和发展,切实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贯穿于新一轮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把普洱打造成云南绿色低碳产业高地、绿色产品交易中心。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离不开对生态环境的开发利用,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才能造福社会惠及人民。生态建设与生产力发展是一种相生而非相克的关系,完全能够实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普洱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全力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的战略构想,规划了绿色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建设生态和谐普洱指明了方向,我们坚信,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普洱一定能成为绽放于滇南、闻名于全国乃至世界的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


 

普洱市委党史研究室  贺胡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中国共产党普洱市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www.peds.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5007635号-1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行政中心2幢2楼 电话:0879-2135432 传真:0879-2122685
 
滇公网安备5308020200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