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党史 >> 史海纵览 >> 回忆与思考 >> 正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年征文】——辉煌的业绩 初心的印证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城县的发展与变化

来源:普洱党史 时间:2019/9/16 点击:9689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东南部,毗邻红河州绿春县、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景洪市,与越南老挝交界,国界线长183公里,有1个国家级口岸,3个通道,总面积3544.38平方千米。辖5镇2乡,52个村(社区)。2018年末常住人口12.82万人,居住着哈尼、彝、傣、瑶、拉祜等2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0.22万人,占总人口的80.6%。县内三江环绕,河流众多,山高箐深、气候湿润、水土、矿产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68%,动植物繁多,长期生活着一群亚洲象。

通过70年的发展,江城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从勐烈到江城,今非昔比

江城原名勐烈,建县前政治上实行“牛宗乡规”,经济上原始公社残余经济、封建地主经济、领主经济并存,以游耕、游牧,刀耕火种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主。1949年全县只有稻田2.1万亩,全县粮豆总产1544万斤,只有13所小学,95%以上的人不识字,没有医院,没有公路。生产资料和粮食掌握在10%的地主和领主手里,90%的少数民族群众居无定所,吃不饱穿不暖,不能接受教育,生病无法就医,生活生产条件极度恶劣,经济发展十分落后。

民谚如:“勐烈坝子一条槽,燕子过路要落毛”,“只见娘怀胎,不见儿上街”。

描述是:“住的是星星房(屋漏),睡的是响铃床(竹芭床),垫的是肋巴骨,盖的是肚囊皮;煮的是月牙锅(半口锅),吃的是山粮(野菜);穿的是筋挂筋,四季围火塘。那时有“七多”:帮工度日的多,卖儿卖女的多,抓兵派夫的多,苛捐杂税多,吸大烟的多,土匪小偷多,虱子癞子与传染病多……”

新中国成立后,江城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制定了十三个五年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呈现出边疆稳定、民族团结、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2018年生产总值29.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1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32元。行政村、村民小组道路硬化率分别达100%和90%;行政村实现3G和4G信号全覆盖,自然村光纤宽带覆盖率55%;建设易地扶贫搬迁36个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比例95%,完成18000多间危房改造任务,贫困发生率降至23.37%。现在过去偏僻落后的国门村寨,新房林立,水泥道路畅通,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大幅改善,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度指数直线上升,已成为江城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

如:康平镇勐康村上坝卡一组,一幢幢新建的崭新小楼房,与城里的别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整董镇整董村盖起的一排排傣族风格新楼,集商铺与复式公寓为一体。

如:曲水镇高山村土卡河一组,蜿蜒的村组道路干净整洁,农家屋舍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橡胶树林漫山遍野。

 如:勐康口岸、龙富通道边民互市繁忙,中、老、越边民商品摊位排成长龙,双方边民互通有无、和谐相处、互惠互利。

如:国庆乡1.6万亩嘎勒澳州坚果种植基地,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连片坚果种植基地,拥有良种科研育苗基地600亩,可年产150-200万株优质果种苗。

二、走进新时代,内外兼修谋发展

党的十八以来,江城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不断深化,脱贫攻坚的全面展开及国家对边境地区全方位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事业发展方兴未艾。

(一)对内实施三年沿边行动计划,兴边富民

一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抓好11个抵边行政村、18个非抵边行政村、2个沿边农场的民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排查出的C、D级危旧房进行重建或者加固的方式进行改造;全面统筹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巩固饮水安全、改造农村电网、硬化48个行政村3个社区道路、加快自然村信息化网、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基层“无钱办事”的难题。

二是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以澳洲坚果产业作为县内主要扶贫产业,茶叶、橡胶、咖啡、甘蔗、香蕉、沃柑、西番莲、生物药业、肉牛等九大高原特色农业分属不同的行政村作为发展产业进行重点扶持,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6亿元。目前,澳洲坚果种植范围覆盖全县7个乡镇,种植面积已达24万亩,投产1000余亩。

三是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经济发展、夯实发展基础、脱贫攻坚、民生保障、民族文化繁荣、绿色发展、人才培养、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相结合,调动各族群众“我要发展”和“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强化综治维稳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是依托“一城连三国”的区位优势,打造整董特色旅游小镇、勐康口岸、三国公园等乡村旅游点,完成“一部手机游云南”App资源要素上线,推进全域旅游智慧工作;利用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边境商品交易会、三丫果节、泼水节、哈尼节等节庆活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五是实施文化惠民、文化精品建设和传统文化抢救项目。打造“一城连三国”、“国际牛体彩绘大赛”、“原色江城”一批极具江城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整理出版《江城民族志》《江城彝族风情录》《瑶族》和《江城哈尼族》等书籍;选树民族民间艺人,培育具有民族特色、边地特色的文化产业示范村;推介出三丫果节、哈尼节、泼水节、盘王节等独特的民族传统节庆活动,打造多元民族文化,促进各族群众增收致富。

(二)对外加强互动交流,保持睦邻友好

一是不断加强与老挝、越南高层代表团会晤,在通关便利化及促进双边经贸合作方面达成一致共识。签定联防合作协议,建立管控机制,共同打击走私、恐怖主义、“枪、毒、拐、赌”等各种跨国犯罪,签定罂粟替代种植合作项目,推进经济发展,从源头上控制毒品蔓延。截至2018年在老挝罂粟替代种植已开发种植水稻、玉米、甘蔗、茶叶、咖啡共计48200亩,覆盖老挝约乌县20个寨子。

二是通过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中老越商品交易会、建立边境双边友好乡镇(村寨),不断拓展深化与老挝、越南在经济和民族文化方面的交流,并通过开展农技帮扶、医疗合作、教育互动等,增进双方的了解、互信和友谊。

江城县与越南、老挝建立了“双边多种传染病疫情信息互通制度”,县人民医院与老挝约乌县医院结为友好医院,江城县在老挝约乌县开展国际教育比较研究工作,形成《“云南省与老挝边境教育比较研究”研究报告》,帮助老挝丰沙里省培训华文教师。

康平镇勐康村、勐烈镇牛倮河村分别与老挝丰沙里省约乌县约乌村、马犁头村缔结为友好村寨;曲水镇与越南奠边府省勐念县箐头乡、莲上乡缔结为友好乡(镇)。

三、走出贫困,奔向梦想的经验与启示

(一)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不忘初心和使命,充分发挥党史资政,党史育人的政治引领作用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江城县,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取得这些成绩,是一代代扎根边疆的党员领导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深入学习党史,汲取历史经验和智慧,提高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引领各民族群众同心同力建设的必然结果。

第一个共产党员未走进江城之前,江城还独自在困境中摸索,1929年,中国共产党员在江城撒下革命的火种,1948年党组织发展壮大,1949年11月,成立江城县临时人民政府,1954年成立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区。建县后,培养出了大批本地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宣传和施行党的民族政策,让中国共产党在群众心中落地生根。

(二)要顺应科学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对症施策

要注重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少走弯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江城建县初期以土地改革为突破口着重进行生产关系变革,1955年,江城完成和平协商土地改革,社会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1年粮食总产达到4030万斤,初步解决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后,全面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构建以橡胶、茶叶、咖啡、甘蔗、畜牧为主的支柱产业,同时深挖自然风光景点旅游潜力,打造民族风情小镇,以点成线,开发生态旅游环线,搞活边贸市场,发展第三产业,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三)产业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在发展产业中一定要遵循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分步骤发展的原则;必须坚持依靠科技,自主创新,走高产、优质、高效发展路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原则;必须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带动,规模发展,构建现代产业经营体系的原则。

(四)边兴民富,是一个国家最好的边防线,互动交流,是保持睦邻友好关系的至胜法宝

江城县与老挝、越南接壤的国境线无天然屏障,出入境小路众多,边防任务重。中国与老挝、越南边民通婚、互市等民间交往频繁,历史渊源颇深。封闭只会造成边境局势紧张,两国民族之间产生隔阂。

国家强大,人民富裕能保持边疆繁荣稳定,达到无防胜似有防的效果。放活一口岸,三通道的畅通和与越南老挝的交流互动,才能保持长久的睦邻友好关系,达到双羸目的。近年来,江城县依托“一城连三国”的特殊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把“口岸活县,生态立县”作为全县重点发展战略,更加重视与老挝、越南的交往与合作。

(五)发展思路要放眼世界,立足本土,结合实际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明显,江城要想在经济浪朝中站稳脚跟又向前发展,保证少数民族群众绿色产业的长远发展,经济效益的持续稳定,就要权衡本地的特色优势与全球这个大市场的需求关系,将产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减少“丰产不丰收”的风险。

                                                 江城县委党史研究室 李江娇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中国共产党普洱市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www.peds.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5007635号-1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行政中心2幢2楼 电话:0879-2135432 传真:0879-2122685
您是第49440320位访客
 
滇公网安备5308020200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