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党史 >> 史海纵览 >> 历史知识 >> 正文  

清朝时期普洱建制、府学、武备设置


来源:普洱党史 时间:2015/11/27 点击:27852

普洱自清.雍正七年(1729)起,先后设普洱府、普洱镇、迤南兵备道、普洱殖兵督办公署等军政机关于此。

顺治十六年(1659)七月,元江土知府那嵩反清,派遣共其弟那伦占据普洱。十月,那嵩兵败自焚死。次年,那伦又叛乱,元江府把总带兵50名驻防普洱。
顺治十八年(1661),吴三桂以普洱、思茅、普滕、茶山、猛养、猛暖、猛捧、猛臈、整歇、猛旺、上猛乌、下猛乌、整董为十三版纳,编隶元江府。
康熙三年(1664),调元江通判驻防普洱,后移驻思茅。
雍正七年七月(1729),置普洱府。划江内之普滕、猛旺、整董、猛乌、乌德归普洱府辖。
雍正九年(1731),改设普洱沅威镇,镇总兵暑驻宁洱县城。
雍正十年三月(1731),茶山土千户刀兴国不堪忍受知府佟世荫、镇总兵李宗膺盘剥欺掠,率江坝、思茅、普洱、威远的哈尼族、拉祜族、傣族民众起义反清。八月,起义兵败,刀氏兄弟惨遭杀害。镇总兵加强武备。同年,普洱知府漆扶助设普阳书院。
雍正十三年十月(1735),置宁洱县,辖园通、信成、善长、嘉会、义正五里和普滕、猛旺、整董、猛乌、乌德五土司版纳地方及竜得、等角,设知县一员,典史一员。
乾隆三十一年一月(1766),云南总督杨应琚视察普洱武备后,议定用兵守戍。设迤南道于普洱,派道员驻守。同年,裁普洱府训导,改设宁洱县教谕,兼管府学事宜。
乾隆六十年(1795),建凤鸣书院。
道光十六年十月(1836)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平民流入普洱垦种,准其编入保甲。
道光二十六年(1846),宁洱知县达洪阿建宁洱考棚。
同治元年十月(1862),大理杜文秀回民起义军(称“白旗下坝”)大都督蔡得春、王应科率兵万余名围攻普洱府城,守城清军仓惶应战。城内官绅、妇女畏惧自尽200余人,建筑毁坏无数。
同治四年二月(1865),各路清军云集普洱攻城,起义军开门迎战失败,阵亡3600人,被俘500余人。“白旗下坝”事件至此结束。
光绪二十二年六月二十八日(1896),清政府被迫与法国签字,割让宁洱县辖地猛乌、乌德归法国(今老挝约乌县域,面积3千平方公里)。
光绪二十二年(1896),新建宏远书院。
光绪二十五年(1899),创办普洱译算学堂,讲授算学及其它新学科,为云南省第一所以学堂命名的府级学堂。
光绪二十八年(1902),创办普洱中学堂。
光绪三十一年(1905),创办第一高级小学。
光绪三十二年(1906),邑人赵家珍、陈凤鸣、陈凤仪、李纯禧、孙复祯、李伟、柳灿坤先后赴日法美比利时等国留学。
光绪三十三年十月(1907),宁洱县劝学所成立。
光绪三十四年(1908),道员张吉光下令各县、厅捕杀反清组织“三点会”首领华国凊,华国凊服毒自杀。
宣统三年九月(1911),镇总兵马文忠响应光复,被委为普洱边防殖边统领驻防普洱。
 
(宁洱县史志办 张兴政)
2015年5月19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中国共产党普洱市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www.peds.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5007635号-1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行政中心2幢2楼 电话:0879-2135432 传真:0879-2122685
 
滇公网安备5308020200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