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今墨江县地属益州郡徼外地。东汉永平十二年(69),哀牢国归附汉,其地置为永昌郡,墨江也被划入其中。又先后归属南诏和大理。元宪宗四年(1254)他郎内附:至元十三年(1276),立他郎为二千户所;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他郎千户所为他郎寨(甸)长官司,司署设在他郎寨(今墨江县城)。明永乐四年(1406),改他郎寨(甸)长官司为恭顺州,隶元江府。雍正十年(1732),设通判驻旧恭顺之他郎寨,为他郎厅;乾隆三十五年(1770),他郎厅改隶普洱府。1913年废厅设县,定名他郎县。1916年,改为墨江县。1979年,墨江县改为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从元初出现“他郎”名称一直到1916年改称墨江县,经历了他郎—恭顺、恭顺—他郎、他郎—墨江的3次演变,出现了同一地区的3个地名。
清道光《普洱府志》记载墨江原名“他郎”。“他郎”的3种说法,一说是傣语“哈南”或“怕罕”的译写演变,意为岔河或金岩子。这是因为墨江县地处天溪、马肺、涟漪等多条溪流交汇点,在其境内又有金矿。第二种说法则是“他郎”意为汉语“女婿管辖之地”的简称,这是由于自元代起,到清顺治时,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墨江归元江土司管理,而土司曾经划拨相当于今墨江县大部分区域的“三里半甲”给其女婿管理。最后一种解释则是,“他郎”是彝语“他西郎莫”的简写,意为松树河或河边有松林的地方。
“恭顺”也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来源明代。永乐帝即位后,远在云南的元江军民府土司那荣派人前往道贺,《明史》载:“二十七年,知府那荣及白文玉等来朝贡。永乐三年,荣复入朝贡,帝厚加赐予,遂改为元江军民府,给之印信。”据说“恭顺”这个州名,也体现着土司对于新帝的逢迎。第二种说法,则是汉字译写的傣语地名,与“岗顺”音近似,“岗”指中间,“顺”指沃野,“岗顺”意为沃野中间的寨子。
“墨江”之名,来源于流经县境中部的“阿墨江”,寓意墨水成江。阿墨江的下游在历史上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阿木人的聚集地,江名来源于族名,为“阿木江”,后又转变为“阿墨江”。雍正《云南通志》载:“在城西南三百里,曰阿墨,曰把边,曰李仙。旧志云:上流之东,曰阿墨江……按舆图把边、阿墨在元江府之西,镇沅、普洱府之东……尚有他郎甸索漫会诸小水,俱入阿墨。”1916年,庾恩旸将军向民国政府提请改用“墨江”这个名字。庾恩旸将军认为“他郎”这个名字来源于夷语,读起来也颇为拗口,不如改一个简单响亮的新名字。既然阿墨江是县境内的大河,那直接从中取精便好。庾恩旸将军重视教育,希望在这片大地上生活的人们要读书自强,以至让墨水都流成江河,那样墨江就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1979年7月,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少数民族的意愿,墨江县改为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著名的北回归线经过墨江,墨江是全国知名的“双胞胎之乡”,在这里双胞胎的出生率高达8.7‰,是世界平均概率2‰的4.35倍。建有全世界唯一的双胞胎文化主题公园,以双胞胎现象、哈尼族太阳节、北回归线康养三位一体而举办的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成为了海内外游客欢聚一堂的盛大节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