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传说早在神农氏的时代,中国人已经开始认识并利用茶。
公元864年,唐人樊绰《蛮书》中称:“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採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是云南官方最早记录制茶、饮茶的文字史料,也是云南最早的茶文化记录。
普洱茶兴于东汉、商于唐朝、始盛于宋、定型于明、繁荣于清。300多年前,普洱府奉诏贡茶,使普洱茶“享誉京华”。至今留存于北京故宫的“万寿龙团”普洱茶,在经历了岁月的尘埃和命运的沧桑后,依然保持着至尊无上的王者风范。
普洱茶泛指普洱茶区生产的茶,是以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因这些茶区旧属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
普洱,因茶闻名,也以茶冠名。普洱茶也简称普茶,清康熙《元江府志》中载:“莽支山、格登山、悠乐山、迤邦山、蛮砖山、驾布山,六山在城西南九百里普洱界俱产普茶。”清人马毓林《鸿泥杂志》中就说:“云南通省所有茶,俱来自普洱。”普洱茶的繁育需要非常精心,育种得到的植株,在很小时就要成排地移栽到山坡上。茶农辛勤地为茶苗松土除草,等到春天,收获清茗。
普洱茶的美味甘醇打动了清朝王室,满族统治者钟情于普洱茶“消积食、去胀满,刻牛羊毒”的功效,自雍正年间开始,普洱茶正式入册上贡清廷御用。清雍正7年8月初6即公元1729年9月28日,云南巡抚沈廷正的宫中进单上,清晰地记录着:大普洱茶两箱,中普洱茶两箱,普洱大茶100个。“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因为名遍天下,清人阮福的《普洱茶记》应运而生。
说到普洱茶,它的传说与故事,都被附会在了诸葛亮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相身上。道光《普洱府志·古迹》中说:“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铓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这里面提到的攸乐、莽枝、蛮砖、倚邦、革登、慢撒,即是普洱引以为傲的六大茶山。在普洱,与诸葛亮有关的地名和传说随处可见,如思茅、洗马河、孔明兴茶等等。实际上,蜀汉建兴三年(225)诸葛亮挥师南下之时,春出成都,秋抵滇池,沿途经过的区域主要都在今天的大理、楚雄、曲靖、昆明、昭通一带,并未深入到普洱。不
过其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安定后方、重视发展的务实政策,则不仅平息了长期的争斗和战事,而且通过技术和生产经验的传播,为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同胞带来了相当大的福祉,故而,诸葛亮的形象在后世不断得到神化。甚至到明末清初,与当地土司民众交情甚好的李定国将军在转战普洱的过程中,由于其关爱民生,重视生产,也被当地民众冠以“汉王”“诸葛亮”“孔明”的敬称。随着普洱茶名声的壮大,从18世纪起,“孔明兴茶”的说法亦得到广泛传播。优良的茶叶与著名的历史人物相和,推动着彼此知名度的进一步提升。普洱茶也成为了云南税收的重要来源,雍正《云南通志》中就曾记载当地民众“衣食仰给茶山”。清人檀萃《滇海虞衡志》中也说茶是“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者赖也……可谓大钱粮矣!”普洱茶成为了云南民生经济的支柱,在整个中国都享有盛誉。
普洱生长着近120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和18万亩栽培型古茶园;至今存留着3540万年历史的宽叶木兰化石和中华木兰化石,生长着2700余年的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王。普洱不但茶树类型齐全,而且构建了从野生茶树过渡到人工栽培,以及完整的人类发现、利用和驯化茶树的文明序列。2013年,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普洱“世界茶源”称号,标志着普洱作为世界茶源的地位得到了全球公认,证明了中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利用和栽培茶叶的国家。2023年,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
中华文化悠久深远、深刻绵长,泡一盏普洱,时间积累的陈醇暖润,余香萦绕,散发着最悠久长远的馨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