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党史成果 | 大事记 | 专题资料 | 党史影像 | 教育基地 | 哈尼文化 | 精彩墨江 | 返回普洱党史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分站 >> 墨江党史 >> 教育基地 >> 正文  

○墨江红色革命遗址探寻系列○墨江坝溜剿匪斗争纪念遗址——坝溜革命烈士纪念碑

录入:mjds 来源:墨江党史 时间:2022/4/19 点击:9346

为纪念缅怀在坝溜剿匪斗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中共墨江县委、县人民政府、县农会于1953年在坝溜区骂尼街立了“烈士英雄纪念碑”,由于纪念碑建在老街子寨子中,与农户的住地相连,时不时会有牛踏马踩等现象,所以1979年坝溜区人民政府把烈士碑搬迁到环境优美、山色清幽的坝溜乡人民政府驻地公路边马驮子团包(现烈士碑所在地)。 纪念碑坐北朝南,由长方体碑座和碑刻两部分组成。碑额上端浮雕着双龙抢宝图案,下端从右至左镌刻“永垂不朽”四字。该碑通过311293字直行镌刻楷书,记载了19501952年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墨江地方民兵武装并肩作战的战斗历程,镌刻着在坝溜、龙坝剿匪中牺牲的54位烈士的战斗历程和英名。整个小山包占地2639平方米,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纪念碑呈长方形,斜肩顶,高2米,宽1.07米,厚0.56米。20211月,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坝溜位于墨江县南部,与红河、绿春、江城县毗邻,境内山高谷深、森林茂盛,地处边陲、交通闭塞,民族聚居、生产落后,形成了易于土匪躲藏和转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实,致使多股地方地霸势力和占山为王的小股土匪盘踞境内。1950年下半年起,墨江县境内外的各股土匪、逃亡地霸、残余败兵、地痞流氓逐步汇集到坝溜境内及周边集聚,加上原来的坝溜各地小股土匪,共计几千人,组成了以反共反人民为目的的政治土匪,自称“自由中国大陆反共游击队第二纵队”。这股政治土匪从1950年底开始形成到1952年瓦解消灭,经历了两年多时间,期间给坝溜和附近区乡的人民造下了罄竹难书的罪恶行径。坝溜区也成为了墨江县最后一个建立人民政权和进行土地改革的区(乡)。

19491月墨江县城解放,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墨江的统治,人民翻身作了主人,但是国民党的残渣余孽、土匪特务、反革命分子还很猖狂。他们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窥测时机进行破坏,企图推翻新生的各级人民政权。墨江县境内大大小小的土匪、地霸武装,更是到处残害人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时盘踞在坝溜及周边的土匪恶霸势力主要有:坝溜区鹿角箐(现坝溜镇出洞村大风丫口)曾德兴、周顺,那哈朱街李时,绿春县大水沟乡洒马的杨德高、杨绍仙(杨德高之妻)、坝哈杨文才等,主要在绿春县大水沟乡的洒马至墨江县坝溜区一带活动,聚众500余人,并能够蒙蔽号召当地近千人,对当地的危害极大。

为了在全国范围内肃清国民党的残渣余孽、土匪恶霸,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作出了关于清匪反霸的一系列指示。中央人民政府于19491010日发出了《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通知。195066日中央又作出“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区仍有继续剿灭残余土匪的任务”的指示,同年11月毛泽东主席再次命令解放军“必须限期剿灭股匪,加速进行土改,发展地方武装和坚决镇压反革命活动,我党我军方能取得主动,否则有陷入被动的危险”,并制定了“军事打击,政治瓦解,发动群众”三结合的剿匪方针。

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1950年至1952年间墨江县开展了持续深入的清匪反霸斗争。19502月,墨江县基干大队随同建政工作队进驻坝溜,一边建政一边剿匪。从当年5月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派出115团、116团、蒙自基干一团、宁洱边防一团的部份营、连,进驻坝溜轮换剿匪。坝溜、雅邑、龙潭、龙坝等区的基干队(模范队)也积极参加剿匪,各地还组织了武装民兵浩浩荡荡地开往坝溜,投入了剿匪斗争。中共墨江县委、县人民政府于1950614日组建县剿匪委员会,领导全县剿匪武装对各地土匪进行清剿。同时,在土匪活动比较猖狂的坝溜、龙潭、雅邑、龙坝、碧溪、上白连、下白连7个区,分两个片区成立了剿匪联防指挥部。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清匪反霸斗争的主要方针是:一、组织一元化领导的剿匪委员会;二、集中各种武装力量进行全面清匪;三、充分发动群众,在军事围剿的同时,做好政治瓦解工作。

1951年至1952年间,墨江县南部各地发动了剿灭土匪的人民战争。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帮助下,到1951年底,除坝溜外全县各地匪患基本平息。至此,全县剿匪工作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坝溜。为了加强对坝溜剿匪工作的领导,中共墨江县委在坝溜区成立了工作委员会,按照“军事围剿,政治瓦解,发动群众”三结合的方针,强调对匪徒要“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以及采取“争取多数,打击少数,利用矛盾,各个击破,争取下层,打击孤立上层”的斗争策略,在军事围剿的同时采取了政治瓦解工作。剿匪部队进入坝溜以后,不但是战斗队,而且是工作队、生产队,他们深入群众以及匪徒的亲属中,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时还帮助群众生产劳动,和群众建立起密切的军民关系。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大部份群众积极主动地为剿匪部队做事,送粮送菜送情报。有的匪属托人给为匪的亲人写信、带口信,要他们弃暗投明,政府会给予宽大。部队中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虐待俘虏,相反对俘虏还给予优待。到1951年下半年,土匪阵营中开始分化瓦解,有的拖枪投诚,有的开小差跑回家,最后个别匪首提出向我求和。经历两年多的时间,到19525月,曾德兴、周顺等匪首逃往越南,接着杨德高夫妇等人向解放军投降,大股的土匪基本平息,小股土匪及零星散匪也相继投降,有的匪徒放下武器跑回家后,向当地政府悔过自新。从此在坝溜全境内基本上扫清了匪患。两年多来,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敌人无藏身之地,到处挨打,寸步难行,最终逃不脱被消灭的命运。

在坝溜剿匪斗争中,剿匪部队先后在坝溜区境内作战27次,发生了奔袭洒马、摩天岭山下追逃敌、哈布孔之战、钻天坡丫口遭袭等在当地人民群众中耳熟能详的战斗故事。据当时负责剿匪的领导人回忆,在坝溜剿匪的全过程中,共击毙土匪160多人,击伤土匪130多人,俘虏匪徒和争取自新无计其数。据统计,牺牲中国人民解放军、边纵九支队、墨江县大队、县公安队等人民武装37人,受伤8人;牺牲民兵32人,被俘5人;牺牲群众3人,伤残若干人。粮食物资损失惨重,据不完全统计,被匪徒拉走的牛1000多头,马、羊110只,烧毁民房100多间,抢劫仓库11座,背走粮食15万多斤,抢走民兵枪支32支,子弹600多发,其它什物家具无计其数。其次是雅邑、龙潭(包括现在的文武、鱼塘)、龙坝等地的人民群众,也受到一定的土匪残害及损失。这些区都组织了一定数量的武装民兵,开往坝溜参加剿匪,其中有的献出了生命,有的负伤流血。在物质上,各区人民对坝溜剿匪也作出了很大的支援。

坝溜剿匪斗争是建国后墨江历时最长、牺牲最大的一场人民战争。剿匪斗争中牺牲的英烈,为了实现墨江人民的幸福安康,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人民政权,血洒哈尼乡,忠骨埋青山,永载史册,流芳百世。

(中共墨江县委党史研究室 健)

 上一篇 下一篇

 
墨江党史简介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Copyright 墨江县委党史研究室 www.peds.gov.cn/mj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7002289号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 电话:0879-4235443 传真:0879-4235443
您是第4563497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