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党史成果 | 大事记 | 专题资料 | 党史影像 | 教育基地 | 哈尼文化 | 精彩墨江 | 返回普洱党史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分站 >> 墨江党史 >> 专题资料 >> 正文  

接地气 牢基础 促扶贫

录入:mjds 来源:墨江党史 时间:2016/7/22 点击:19077

 

——浅议党史文化在革命老区精准

扶贫中的基础作用

   中共墨江县委党史研究室 白云杰 原主任科员

   

目前,全党上下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是新形势下党设的伟大工程,是使党的建设接地气,使党史文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使基层领导干部、党员群众认识党史、学习党史的具体措施。旨在使党员成为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楷模;同时,举国上下精准扶贫工作。根据党史工作“一突出”“两跟进”的党史研究要求,针对基层党员、群众中存在的认识问题,笔者展开了针对性的调查。调查中认为如何将党史文化融入基层党员群众的精神生活之中,打牢人民群众持续走小康之路的思想基础。基础不牢前功尽弃。目前脱贫摘帽已经进入倒计时,用党史文化打牢思想基础,传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撰写党史文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期。或许是本人杞人忧天。因此撰写此文,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商榷。

关键词

党史文化、接地气、基础不牢 前功尽弃 、持续小康、牢记初心 继续前进

—、党史文化的内涵

党史文化包含思想文化和物质文化,思想文化是19217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用生命,用热血,用行动撰写并总结成为理论的精神。是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的升华,是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精神支柱。

物质文化是指从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克服来自国际、国内的困难,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了一系列的解放生产力的运动,不断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人民群众通过实实在在的物质文化生活,发自内心的得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真理,是物质文化的升华。

二、革命老区党史文化在精准脱贫中的基础作用

革命老区的党史文化是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撰写的珍贵历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革命老区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论支撑。在精准扶贫、脱贫摘帽的过程中,一时的资金扶贫、项目支持是可以实现脱贫,但是没有精神支撑,没有党史文化的熏陶,就不可能走持续小康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失去基础。基础不牢前功尽弃

三、墨江革命老区党史文化的形成

墨江——太阳转身的地方,是云南省46个革命老区县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早在1928年,中共云南省工委就派省工委工人运动党支部书记卫秉礼(墨江本地人)到墨江开展革命活动。1929年建立了中共墨江地下党支部,开办了农会干部培训班,组织农民暴动。在墨江这块土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为后来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墨江地下党为唤起民众抗日救亡,成立了“抗战歌咏团”,一大批具有爱国思想的中、小学教师、学生及家庭妇女踊跃参加。大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在太行山上》、《吕梁山上的呼声》、《黄河大合唱》、《流亡三部曲》、《丈夫去当兵》等抗日歌曲,召唤着人们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激励着有志之士为祖国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墨江是滇桂黔边纵部队的重要活动根据地。19481220日,成立了“墨江人民自卫军”。于19491月配合云南人民自卫军一支队、新峨支队等人民武装,经过七天七夜的战斗,解放了墨江县城。是云南省首个解放并建立临时人民政府的县之一。

1931年地下党领导和组织墨江农民暴动、墨江人民自卫军的建立、解放墨江县城始末、歼灭国民党第八军教导师、坝溜剿匪等从字里行间了解党史,了解热血洒在哈尼大地的墨江籍的烈士,了解为了墨江哈尼人民的解放血洒哈尼大地的外籍烈士,体验他们的无私奉献情怀。

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撰写了不朽的云贵高原、哀牢山巅、哈尼山乡革命老区的党史文化。在争取中华民族独立、自由和解放的伟大斗争中,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墨江各族人民及其优秀儿女,与全国各族人民并肩战斗,同甘苦、共患难,血汗遍洒阿墨江畔、哀牢山巅,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激励后人为追求真理和幸福美满的生活,前仆后继,奋斗不息。

四、墨江革命老区党史文化的撰写者

熊文和墨江县第一任党支部书记。190622日出生在墨江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6年云南省普洱第四师范学校毕业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熊文和任党支部书记,领导全县的革命工作。

熊文和在读书期间就接触到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向导》、《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等传播马列主义的新书刊,与进步同学组织了“读书会”,经常讨论研究新文化、新思想。还组织编演剧目,如《终身大事》、《孔雀东南飞》等,以此反对封建礼教,宣传新思想。在墨江任教期间,宣传“五四”运动,宣传爱国、民主、科学精神,编印《墨江》小报。并且在教学中把“五四”运动的新思想灌输给高年级学生,与学生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深得学生的爱戴。熊文和任墨江党支部书记后,为了壮大革命力量,与其他同志组织了“学术研究会”,吸收校内外的知识分子参加,以“研究新知识,促进新思想”为宗旨,制定《会章》,团结进步分子,打击国民党顽固分子。1929年先后发展了县团防大队长孙德齐、思普殖边营上士班长曾福光、店员秦树声、小学教师王继周加入中国共产党,使党的队伍壮大了,力量增强了。为了宣传党的主张和积蓄革命力量,熊文和与卫秉礼集资在十字街口开设了“文劲书店”,名誉上出售纸笔墨砚和日用小百货,暗中销售和借阅进步书刊,既方便群众购买日用品,又宣传了马列主义。这个店铺实际上成了党的联络点、宣传站。

1931年,熊文和与同志们积极开展和发动农民群众,组织农会,为农民暴动积极开展工作。1122日,在暴动准备之际,国民党县政府以召开抗日救国会的名义,诱捕了熊文和,同时被捕的还有陈家麟、秦树声、孙德齐、曾福光、黄石甲、吴忠华等地下党员和革命积极分子。

1932120,熊文和、陈家麟、秦树声、曾福光被国民党县政府杀害在墨江县城北门外大坟头脚下一块草地上。烈士们在押赴刑场途中一路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二十年后再见”!唱着《国际歌》,英勇就义。熊文和同志牺牲时年仅26岁,陈家麟还不满27岁,秦树声年仅26岁,孙德齐就义时,年仅32岁,曾福光倒时,他才29岁。曾福光临刑前,他与妻子话别说:“我走了你不要挂心,好好带大两个娃娃,让他们长大了也像我一样,多为穷人做事”。说毕,他坐在已牺牲的战友遗体旁,高声对刽子手说:“开枪吧,朝我胸上开”!接着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二十年后见分晓”!枪声响了,烈士们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用短暂的一生撰写的云贵高原革命老区的党史文化,将永远闪耀在墨江哈尼人民心中!

五、党史文化面临着不容回避的考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得到逐步改善,国际经济格局的形成,经济、社会、信息的迅速发展。手机等通讯工具的普及,具有传播快,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容易接受等特点的微信、微博的产生。时刻影响着党史文化的传播。

国际上前苏联解体考验着党史文化的传承,上个世纪初,在雄壮的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的《国际歌》指引下,世界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尽管各个国家所采取的武装斗争方式不同,也没有统一的党史文化命名,但是都是以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支柱,通过艰苦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后先后建立了十二个社会主义国家。到了1991年,苏维埃共和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一个拥有1500万党员的党组织,不是凝聚在苏维埃的旗帜下,反而有420万党员退党。党组织根本不维护组织权威,形成了一盘散沙。一个拥有九十多年党史、七十多年国家历史的苏维埃共和国。在既无国外敌人入侵,又无国内人民造反的情况下,一个强大而辉煌的苏维埃共和国顷刻间坍塌解体成十四个共和国。更为可悲的是共产党组织成为非法组织,党史文化也就失去了立足之地。

尽管前苏联解体原因众多,首先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共产主义国家的思想、文化和平演变,他们从不允许地球上有红色政权的存在,千方百计的想着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在国内共产党的领导人丧失对党史文化的捍卫和传承,党不管党,党员丧失了党组织的信心,党史文化丧失了传承的土壤。

   在国内、党内存在的腐败行为直接威胁着党史文化的传承,具体体现在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滋生出的腐败分子,其中政法机关查处的腐败分子百分之九十是共产党员。他们在8000多万共产党员中,所占比例不高,但是腐败分子的行为使青少年对传承党史文化散失了信心,从思想上直接威胁着党史文化的传承。随着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史文化的宣传思想工作在许多地方没有明确的任务指标,致使宣传思想工作无论内容、形式,还是阵地、手段,都远远落后于物质文化生活的宣传。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放松对党史文化的坚持和践行,久而久之形成了物质上的富翁,党史文化上的乞丐。有的沦为腐败分子;有的成为形式上的党员;有的不关心思想政治建设,只关心自己的小家庭生活等。

党史文化在农村,无论老党员还是年轻党员、群众大部分是从影视作品、历史书籍中学习到党史,形成了一定的党史文化,但是他们不知道或者说不清楚身边的党员,革命老区的党员是怎样的,他们没有参照物,没有具体可以学习的榜样,形成空对空的学习。在革命老区精准扶贫,党史文化是铲除当前群众存在的等、靠、要的思想根源,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经济收入来源单一,大的项目没有,争取到了项目,也因为缺少劳动力或者缺少技术实施不了;即使实施了也由于缺少管理技术没有经济效益或者夭折等等,能否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接地气用革命老区的党史文化影响党员、群众是确保扶贫,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进入小康,持续保持小康的关键。因此,必须将革命老区党史文化宣传到基层、到农村。使党史文化家喻户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党史文化面临着断代可能,许多年轻人不知道党史文化,一旦出现断代,不用资本主义实行和平演变,自然的就会倾向资本主义。再不用党史文化进行系统教育引导,必将散失去民心,失去执政的思想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苏联解体就是前车之鉴。

六、采取有力措施传承党史文化

以“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为契机,以精准扶贫为平台,自上而下开展党史文化的教育。“一突出”“两个跟进”、突出一个“扶”字、一个“传”字、一个“做”字、一个“行”字。牢记初心继续前进。即在精准扶贫实践过程中,扶起党史文化,传承党史文化,做党史文化的传承人,言行之中讲规矩,为人民服务,请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以墨江革命老区五烈士的事迹为主线,开展党史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把党史文化融入社区文化、群众文化、企业文化、学校文化,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正气和谐的党史文化氛围。

2、以榜样为载体,以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为参照物,采取自上而下的党史文化学习教育。如以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学习他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学习他六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不动摇,六十年如一日忠诚于党的事业不懈怠,六十年如一日坚持党的宗旨不褪色,六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严格自律不松懈,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政治品格。

3、通过精准扶贫这个平台,以“两学一做”活动为契机,从组织路线上确保党史文化的传、帮、带。使党员成为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楷模。建立以各级党组织负责人为党史文化学习责任人的工作机制,以各级党组织组织委员为具体负责人,列入党委考核目标。将党史文化学习宣传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以党史研究部门为骨干,融入到 “十三·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目标。确保党史文化不变质,不走过场,不走形式。

   4、“三会一课”讲党史文化,通过持之以恒地开展党史文化进农村入家庭宣传教育活动,将党支部及农村党员培养成为:持续脱贫的“领路人”;不断丰富党史文化的“创新人”;走在作风建设道路上“践行人”;拥有农业科技知识的“科技人”;掌握现代互联网技术能做生意的“经纪人”;拥有现代管理知识的“精明人”;以党史文化关心群众的“贴心人”。

5、以行政村“村村响”为平台,开展党史文化的宣传教育。以“村村响”作为最现实、最有效的传播方式,让群众和农村青少年的耳朵有听头、走路有劲头、农闲有学头、生活有奔头。在《墨江电视台》设立党史文化栏目,定时播报在身边发生的精准脱贫中的人物故事,让群众切身体会到身边榜样的力量,使党史文化覆盖到农村各个角落,不留盲区,使群众自觉自愿的投入的脱贫摘帽、精准脱贫永远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

6、创新党史文化学习宣传教育模式,以组织部为平台。县城机关党支部书记与农村党支部书记角色互换,互换体验生活,时间一般在三个月左右。将农村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的党支部书记,特别是年轻的党员互换到机关、企事业单位锻炼体验现代企业管理,也可以称为现代企业管理第一书记。不仅使农村党支部书记和年轻党员,学习掌握一定的现代管理知识,并将管理知识、方法、经验复制到农村,应用到农村骨干产业的实施之中。

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公作用

革命老区群众普遍具有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对小康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期盼,但是稍有一点起色就容易满足,加之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小富则安,等、靠、要的思想在群众之中依然存在。对小康生活理解不全面,存在着党和政府全力投入资金、人力帮扶。认为帮扶等于救济;扶贫等于包富;脱贫等于致富的思想认识,多数农村青少年外出务工,有的夫妻外出打工,导致多数农村形成了386199的现象——即只有妇女、小孩、老人;在精准扶贫中没有扶贫项目村干部争取,争取到了没有劳动力实施,组织机械实施了后期没有劳动力管理的尴尬局面。

当前无论是党史文化的传承,还是已经进入倒计时的脱贫摘帽,主体是群众,党和政府只是宣传员、组织员、实施员,基层党组织只是平台,党史文化只是这个平台的一部分。党史文化能否深入党员、群众,能否按时脱贫摘帽,墨江革命老区能否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走持续小康之路,群众是关键。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一位的原因。因为它是事物发展的自身的内在根据,归根到底决定着事物发展方向、速度以及外因作用的效果大小,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采取一系列的宣传鼓动使群众成为我要过小康生活,变被动为主动。只有这样而且唯一只有这样党史文化才能接地气,脱贫摘帽才能接地气,精准脱贫才能接地气,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才能接地气。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第二位的原因,它影响事物发展的方向、速度和具体过程;在一定条件下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八、充分发挥党史研究部门的骨干核心作用

坚持党史部门在党史文化传承中的核心作用,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5周年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党史研究工作“一突出两跟进”的工作思路。做好《县委年度执政纪要》编纂工作,县委《月大事记》的收集编写工作,发挥党史资政育人工作,挖掘整理、抢救墨江党史人物“活材料”,挖掘整理革命先辈在剿灭土匪的英雄故事,编辑成乡土党史文化教材,进入机关、学校、农村,不断丰富革命老区党史文化,保护和利用革命遗址遗迹,用物的载体传承党史文化,撰写党史文化理论文章充分利用党史网站、微博、微信、广播电视台、村村通等传播平台,播放《为了思普人民的解放》、《墨江革命遗址遗迹影像》宣传党史文化。

九、结论

总而言之,接地气 、牢基础、 促扶贫。用坚定不移的党史文化,打牢精准扶贫的思想基础,就有了走持续小康道路的思想基础,就有了团结战斗的基础。通过全党同志的共同坚守,打好传承党史文化的持久战,使党史文化演变成新时期共产党员和青少年的精神家园,使社会主义旗帜永远飘扬在世界的东方!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上一篇 下一篇

 
墨江党史简介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Copyright 墨江县委党史研究室 www.peds.gov.cn/mj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7002289号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 电话:0879-4235443 传真:0879-4235443
您是第4651814位访客